共青团清华大学委员会

CCYL Tsinghua University Committee

寒暑假社会实践

广泛、深入地组织开展寒暑期学生社会实践一直是清华大学学生工作的优良传统。近年来,校团委学习实践部始终秉持“实践育人”的根本宗旨,紧扣重大历史契机与时代脉搏,结合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面决胜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等重要历史时间节点,开展了“壮阔七十年·奋进新时代”“青春报家国,奋进正当时”“百年接力,强国有我”等主题学习实践活动,鼓励支队因势利导地将主题教育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引导支队围绕“五个一次”设计学习调研、专题调查、服务建设、专业认知、校友访谈类实践,使广大同学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里,共有超过700支支队出行,超过6000人次参与社会实践,足迹遍布祖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

undefined

豫扶豫兴实践支队与兰考扶贫办工作人员举行座谈

一、 社会实践项目简介

(1)实践品牌项目

为引导学生结合院系和社团特色开展多元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院系和社团设立申报长期项目,打造特色实践品牌,校团委学习实践部设立实践品牌项目,着重在资源匹配、成果转化、实践宣传等方面给予品牌项目大力支持,加强项目全过程管理与指导,协助院系与社团打造具有长期影响力的实践品牌项目。

近年来在社会实践中已经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品牌项目。“机械力量”品牌项目与“核能兴邦”品牌项目分别以中国在高精尖技术领域的“突围”和“探寻中国新力量,问道核能新征程”为核心主题,对相关专业领域展开了全面而深入的调研,分别对制造业和核能等行业领域的现状进行思考与分析,拓宽同学视野,增长专业认知,并针对发展受限的产业给出针对性的建议。“白衣乡路”品牌项目以医学生进入乡镇卫生院见习的调研方式,深入了解实践地的医疗实情,同时开展了医学科普宣讲、医疗志愿、“清和药箱”发放等特色活动。“历变城乡”品牌项目以城镇化水平、路径及解决方案为调研主题开展实践,进行了覆盖县乡村三级政府机构、民营企业、金融机构等组织机构的访谈和入户的问卷调研,通过横向对比和纵向跟踪的研究方式,为我国县域城镇化发展献言献策。白马藏族濒危文字文献抢救整理品牌项目为了抢救白马藏族的文献资源,保护民族文化,便利相关学者的研究,为当地政府文旅扶贫工作提供参考,通过田野调查、文字与影像记录等方式,对当地的特有文化现象作出解释与宣传。

undefined

“白衣乡路”品牌项目的同学跟随村医下乡随访

二、 “江村学者计划”人才培养项目简介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为进一步增进学生对基层社会的认知、推进学术型长期性调研类实践项目的发展,校团委从2015年开始组建“江村学者训练营”,并从2017年开始设立“江村学者计划”。前者主要针对有志于基层实践的低年级同学开设,为期1年,每期50人左右,结合慕课讲座、微沙龙、实地调研等方式,全方位培养学员田野调查、定量研究、管理沟通等实践技能,并匹配资金和导师指导。后者则针对有一定调研基础、希望深入开展长期调研的本研学生设立,为期2年,每期10人左右,为入选学员匹配全周期资金支持和专家导师全方位学术指导。

自2015年来,已累积开展六期江村训练营活动,培养出16名金奖个人。江村学者计划至今共开展四期,10名金奖个人加盟,占36%,培养典型有凌争,在培养期间共发表CSSCI核心期刊5篇。

undefined

举办《江村经济》读书分享会

三、 海外实践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强调青年作为国家的生力军,需要承担重要角色。2016年,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后,清华大学首次制订并启动实施“全球战略”。2017年以来,校团委先后推出了“丝路新探”项目、全球胜任力海外实践课程、“同行中国”中外学生联合实践、本科生海外社会实践支持计划,组织学生走出中国看中国,通过海外实践培养全球胜任力。2017年-2020年,共有280支支队、3384人次学生参与海外社会实践,足迹覆盖海外56个国家和地区。

(1)“丝路新探”海外社会实践及“全球胜任力海外实践课程”

2017年寒假,“丝路新探”项目设立,以培育“全球视野,中国立场,清华观点”为目标,拟用三年时间,对“一带一路”上与中国邦交友好、社会环境稳定、发展潜力巨大、承建重点工程的国家,围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方向、15个具体领域开展调研,成果包含学术报告、政策建议、随笔文章、媒体报道和纪录片作品等。

2018年,“丝路新探”项目升级为“全球胜任力海外实践课程”,通过教授全程参与、人员精心选拔、行前系统培训、成果持续产出的实践教育模式,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与全球胜任力。迄今为止,该项目先后赴肯尼亚、埃塞俄比亚、柬埔寨、伊朗、哈萨克斯坦等15国开展了14次社会实践,已邀请16人次教授,参与学生超过160人次。

发现一个真实的伊朗 ——“丝路新探”赴伊朗社会实践支队

从大使馆到中资企业,从国会到宗教学校,从孔子学院到德黑兰大学,从庙堂高阁到街头巷尾;40度连日高温,30个调研行程,18小时的每日走访参观,1+12的师生同行同学,7场午夜深度学术讨论,“丝路新探”伊朗支队旨在感受这个位于“一带一路”中东核心区国家的真实面貌,了解“一带一路”倡议在伊发展情况,探索对伊斯兰国家推动“一带一路”软力量建设的方法和路径。支队出版全体队员共同撰写的总计十余万字的学术随笔集,内容涵盖了伊朗的社会风貌、历史建筑、文化宗教,描绘了在伊朗的中国元素、中伊经贸合作等现实状况兼具学术性和趣味性,全面、深刻展示了伊朗作为“一带一路”上的古老文明国家的重要地位和文明特色。

undefined

(2)“同行中国”中外学生联合实践

2018年,清华大学校团委在本科生群体中组织中外学生开展“同行中国(WE Explore)”社会实践,以“感受中国力量”、“浸润中华文化”和“投身志愿公益”为主题,在国际学生中营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开展跨文化交流的良好氛围,让中外学生在深度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提升全球胜任力。迄今,160名中国学生与来自俄罗斯、尼泊尔、巴西等33个国家的约140名国际学生组成34支支队,分赴浙江、重庆、云南和甘肃等地开展社会实践,通过实地探访和深入调研,提升全球胜任力,增进国情认知。

“同行中国”中外学生联合实践赴丽江茨满乡村振兴支队

“同行中国”中外学生联合实践赴丽江茨满乡村振兴支队由来自建筑学院的9名中国学生与6名国际学生组成,国际学生分别来自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意大利。通过对茨满村的历史、现状、民俗、社会状况、建筑方面进行深入调研,支队以整理、策划、具体设计等方式协助策划茨满村的未来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绵薄之力;通过中外队员的不同视角分析展望茨满村的未来发展,并在此过程中实现中外队员间、队员与村民间的文化互通与交流。支队以文化产业调研的方式,探索对乡村实行软着落介入模式,希望通过联合村子与建筑学院、建筑与艺术协会的方式,进行长期、深入地对接,通过优势互补,实现双方共同成长。

undefined

中外学生体验当地传统服饰

(3)本科生海外社会实践支持计划

在“丝路新探”项目和全球胜任力海外实践课程充分探索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扩大学生海外社会实践覆盖范围,优化学生海外社会实践资源配置和整合模式,充分调动院系和学生自主性和积极性,2018年暑假期间,清华首次设立“本科生海外社会实践支持计划”。该计划采用“校系协同”的资源配置和整合模式,依托院系建立、运营和管理学生海外社会实践项目,由校团委和院系共同为项目匹配资金、基地、带队教师等资源,充分调动和发挥院系在行业、教师、校友等方面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整合校内外各方面资源,扩大学生海外社会实践覆盖范围。该计划至今已支持128支实践支队1300余名本科生进行海外实践活动,足迹覆盖美国、巴西、俄罗斯、肯尼亚等四十余个海外国家和地区。其中,2019年,校团委进一步设立“学科认知海外实践计划”,促进学生前往海外了解学科发展与应用前景,帮助学生的课程学习,目标成为院系大类培养中的重要环节。

自动化系“芯片之旅”调研支队

自动化系“芯片之旅”调研支队对日本电力半导体产业进行了深入的走访和调研,参访了三菱电机、罗姆、富士电机和Myway等位于产业链不同位置的电力电子公司,并拜访了日本电力电子领域的知名学者赤木泰文教授和河村笃男教授。基于扎实深入的调研,支队对中日两国半导体产业发展模式进行了对比,并反思了国内相关行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undefined

“洞察一带一路”清华大学师生赴尼泊尔海外社会实践支队

“洞察一带一路”清华大学师生赴尼泊尔海外社会实践支队由清华大学学生一带一路研究协会(SABRI)、清华大学学生对外交流协会(ASIC)、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联合组成。在七天的行程中,支队得到了中国驻尼泊尔大使侯艳琪的亲切接见,并先后拜访了尼泊尔众议院议长、教育与科技部部长、商务部中国事务主任,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等政府官员、与特里布文大学、博克拉大学、中国科学院加德满都科教中心的教授、研究员和学生、手工业协会会长、喜马拉雅航空董事长等工商企业界人士深入交流,了解尼泊尔不同行业发展现状,并出席清华大学学生一带一路研究协会(SABRI)尼泊尔分会成立仪式暨丝路青年论坛。七天里,支队陆续参访中尼政府机构,深入了解中尼合作机遇;成立SABRI尼泊尔分会,与尼高校师生座谈;探索人文尼泊尔,寻觅自然风情。

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