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项目

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

根据党和国家的人才总体战略以及清华大学的发展定位,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对拔尖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2009年,清华大学推出了“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学堂计划”),首批建立清华学堂数学班、物理班、化学班、生命科学班、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和钱学森力学班,并以清华大学标志性建筑之一清华学堂作为专用教学场所,努力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010年,清华大学被批准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以下简称“拔尖计划”)。

学堂计划的总体目标:遵循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成长的规律,构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特区,激励最优秀学生投身于基础学科研究,努力使受计划支持的学生成长为相关基础科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并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队伍,为国家培养一批学术思想活跃、国际视野开阔、发展潜力巨大的基础学科领域未来学术领军人才,同时带动学校人才培养的深层次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促进整体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2017年增加世界文学与文化实验班,2019、2021年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增加人工智能方向和量子信息方向,2021年哲学班加入,经济学班2022年秋季开班,学堂计划进一步拓展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学科格局,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学堂各学科间的交叉创新,实现更广泛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引领。其中数学班、物理班、化学班、生命科学班、钱学森力学班、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哲学班和经济学班先后入选教育部“拔尖计划2.0”人才培养基地。



  • 清华学堂数学班
    丘成桐
    中国科学院院士,Fields奖、Crafoord奖和Wolf奖获得者,清华学堂数学班首席教授

    清华学堂数学班旨在培养新一代的数学领军人才。本项目选拔立志以数学事业为终生职业并且数学天赋较高的青年学生,使他们受到良好的训练,创造机会使他们在数学的主流方向跟随国际数学大师学习工作,迅速成长为数学领域的专家学者。

  • 清华学堂物理班
    朱邦芬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学堂物理班首席教授

    清华学堂物理班旨在培养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物理学家和学术大师,成为学习和研究物理学生的“清华天堂”。清华学堂物理班将继承老清华物理系培养10位两弹一星元勋、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传统,配备一流师资,注重培育学生的学术志向、兴趣、创新能力、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为有志于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优秀学生创造一流的自主探索的学术环境,以利于他们脱颖而出。

  • 清华学堂化学班
    王训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学堂化学班首席教授

    清华学堂化学班旨在探索更加科学的化学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热爱化学、并立志以献身化学科学发展为己任的杰出人才。该班培养既强调化学的基础性,又重视化学发展的前沿和未来。通过因材施教,使学生的科学视野开阔,批判和思维能力增强,开拓和创新能力提高,具备责任感和使命感。

  • 清华学堂生命科学班
    时松海
    清华学堂生命科学班首席教授

    清华学堂生命科学班致力培养未来生命科学领域的杰出研究人才。生命科学班通过灵活的课程设置、富有挑战性的科研实践,优秀科学家的指导及多种渠道的国际化交流等手段,为对生命科学具有强烈兴趣,并立志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有所成就的学生提供一个独特的学习平台。

  • 清华学堂计算机科学实验班
    姚期智
    中国科学院院士,图灵奖获得者,清华学堂计算机科学实验班首席教授

    清华学堂计算机科学实验班(简称“姚班”)致力于培养与世界一流大学具有同等、甚至更高竞争力的国际拔尖创新计算机科学人才。该班专注于“因材施教”和“深耕精耕”相结合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开展阶梯式培养,着力打造深度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下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和量子信息三个专业培养方向,本科生在大一结束时根据兴趣志向自由选择专业方向。姚班“最优秀的本科生和最优秀的本科教育”赢得广泛肯定,绝大多数毕业生踏上了学术深造的道路,正活跃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世界舞台上。

  • 清华学堂钱学森力学班
    郑泉水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学堂钱学森力学班首席教授

    清华学堂钱学森力学班致力于营造学习和研究的良好氛围,鼓励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促进其个性化的发展、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培养能引领力学和工程技术领域发展,具有优秀人文素养和突出创新能力的领军人才。认真研究制定国际先进的课程体系,实行小班授课、导师制,聘请著名学者和国际力学大师授课,通过与世界顶尖大学和国家重大工程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平台。

  • 清华学堂世界文学与文化实验班
    颜海平
    清华学堂世界文学与文化实验班首席教授

    清华学堂世界文学与文化实验班(简称“世文班”),旨在接承与更新清华大学“中西融会、古今贯通”的文化传统和育人理念,培养熟习世界文学经典、深研世界文明进程、能够在认知不同国别语种及其社会文化的异同、变迁和交汇中,把握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创新,有志于中国人文学术在国际化延伸中发展的厚德博学之才。世文班强调在全面提升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和多语种意识的同时,深植人文根基,强化经典阅读,拓宽文化视域,倡导批判创新。

  • 清华学堂哲学班
    万俊人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学堂哲学班首席教授

    清华学堂哲学班旨在培养具有世界视野的哲学学者、扎根中华文明的本土哲学家,以及能够为人类思想做出有中国特色的原创性贡献的未来思想家。哲学班力求融通“古今”“中外”与“文理”,采取“哲学+X”培养模式,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其他基础学科的专业课程,具备从哲学视角运用交叉学科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广泛深入地参与当代中国的复杂现实,探索哲学的公共表达方式;高度重视国际化建设,定期邀请海外专家来华授课,为学生搭建对外交流、出国深造的平台。

  • 清华学堂经济学班
    钱颖一
    经济系教授、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第四任院长(2006-2018)

    清华学堂经济学班旨在培养既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又深刻了解中国国情和特色,既具备经济学前沿技术又能够产生原创思想的优秀经济学学术领军人才。经济学学堂班将遴选和培养一批兼具学术志趣和科研潜力的优秀青年学子,配备一流的师资力量,提供本研贯通的课程体系,致力于培养出能够引领经济学学科发展、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型领军人才。

书院建设
  • 新雅书院

    新雅书院是清华大学2014年成立、2016年首次面向全国招生的一所住宿制文理学院(residential liberal arts college)。书院秉承渊博雅正、器识为先、传承创新的办学理念, 以通专融合、学科交叉为导向,探索“文理、古今、中外会通”的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清华风格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为不满足单一学科培养并具有较大综合发展潜力的学生提供优质的文理通识教育和富有弹性的、跨学科的专业教育;培养文理基础雄厚、专业知识扎实、跨学科学习和创新能力突出、在各行各业能够发挥先导作用的创新型卓越人才。

    新雅书院文理兼收,通专并举, 学生入学时不分专业,第一年以在书院的“教育特区”里接受优质的小班通识教育为主,一年后根据个人能力和志趣,从容、自主地选择最适合自己、最能发挥自身潜能的专业。

    新雅书院以优质的学科生态和丰厚的育人资源为每位具有远大抱负和创新潜质的学生打开理想之门,激励优胜者成就当下、开创未来。

    新雅书院

  • 致理书院

    致理书院是清华大学为落实国家“强基计划”于2020年成立的五个书院之一。致理书院秉承清华理科传统精神,依托清华理学学科强大的教研资源,承担“强基计划”中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等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 

    致理书院以“致知穷理”作为书院发展基调,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全球视野的学术和行业领军人才。通过个性化培养方案和导师制,发掘、引导和培养每一位学生的学术兴趣。书院通过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和贯穿本科学习阶段的进阶式学术训练,为有志于探索基础科学领域重大基础性科学问题的同学提供扎实的理科基础、宽厚的知识结构、深厚的人文素养、多学科交叉的潜能和健全人格,助力学生保持对科学的长久好奇心、挑战重大科学难题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致理书院的人才培养思路是 “两个基石,一个提升”,即强化通识基础和专业基础,全面提升学生学术素养和学术品位。致理书院人才培养方案聚焦“强基计划”相关要求,实现宽厚基础课程、精深专业课程、创新科研实践等培养环节的有效融合贯通,在培养过程中夯实基础、拓展通识、强化创新。

    致理书院

  • 日新书院

    日新书院是清华大学为落实国家“强基计划”于2020年成立的五个书院之一,承担历史学、哲学、汉语言文学和古文字学方向的本科人才培养工作。书院采用通专融合的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具有精深的人文专业知识和广阔的跨学科视野、能够运用多种语言从事学术研究、知识和思想创造的人才,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动新人文学术的建设。

    日新书院以“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为办学宗旨,强化“宽口径、厚基础、重交叉”的培养理念,重点依托人文学院五个一级学科及相关文科院系的顶尖师资,充分利用清华大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实行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培养。着力营造潜心育人、师生从游、濡染观摩的书院式教学环境。

    日新书院

  • 未央书院

    未央书院是清华大学为落实国家“强基计划”于2020年成立的五个书院之一,主要负责“强基计划”数理基础科学(含工程衔接方向)专业的理工双学位本科人才培养。

    未央书院的目标是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数理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使学生具有全球视野和家国情怀,具备坚实的数理基础、优秀的综合素养、理工结合的思维模式、积极的创新意识和系统优化思维,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工程技术和管理实践有机融合的能力。书院人才培养中着重突出数学、物理学等基础学科在学生未来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并在国家亟需且清华一流的工程专业方向上,发挥清华大学在理科与工科方面的特色和综合优势,聚焦于新能源、新材料、集成电路、能源互联网、基础软件、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保护、智能制造、供应链与物流管理、交通运输、卫生医疗和国家安全等国家战略性关键领域,开展对学生在工程衔接方向的志趣引导,积极探索“理+工”双学位的本科育人新方式,规模化培养数理基础扎实、发展潜力深厚、创新能力突出的理工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未央书院

  • 探微书院

    探微书院作为清华大学为落实教育部“强基计划”于2020年成立的书院之一,承担化学生物学(含工程衔接方向)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探微书院以“厚植基础、增进国力”为己任,发挥清华大学在化学和生物学理科及相关工科的育人传统和科研优势,打造化学生物学及其相衔接领域的教育、科技和产业领军人才。

    书院组织化学生物学衔接各专业教学委员会并邀请化学系教学委员会、化生大类教学专家一起对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构,打造“化生基础”硬核,夯实创新型人才的科学基础;更新专业体系架构和课程内容,反映现代产业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充分发挥多学科优势,鼓励低年级学生选修跨专业导论课程以开拓视野,为高年级学生提供模块化课程以满足个性化成长需求。书院还通过多种途径邀请国际杰出学者参与书院教育。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探微书院传承清华大学“培养具有为国家社会服务健全品格之人才”的优良传统,引导学生致力于科学探索、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成为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者。

    探微书院

  • 行健书院

    行健书院是清华大学为落实国家“强基计划”于2020年成立的五个书院之一,负责理论与应用力学(含工程衔接方向)专业的人才培养。行健书院精心构建培养体系,涵养创新思维,拓展成长空间,“力”助学生行健致远。聚焦智能科技、航空航天、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宽口径、厚基础、广交叉、重创新”领军人才。

    行健书院充分发挥清华大学的学科特色和优势,与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钱学森力学班)等其他人才培养计划有效衔接,通过书院制、理+工双学士学位、科教协同以及本研衔接等创新型培养模式,打造清华大学人才培养的“新特区”。

    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的工程衔接方向包含:航空航天类、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车辆工程等。教学与人才培养突出数学与力学深厚滋养,行健致远。强调“学为中心”,尊重人才成长客观规律,尊重学生学习时间的客观上限,宁愿留白,绝不超载。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在导师指导下,从容学习、个性化学习、精深学习、优化学习和科研训练路径;全方位营造“大鱼前导,小鱼尾随”的师生从游文化,建立更加紧密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人格感召和情感寄托,落实全人教育,服务学生全面成长。

    行健书院

  • 求真书院

    清华大学求真书院于2021年2月成立,聘请菲尔兹奖得主、清华大学数学中心主任丘成桐先生担任院长。书院统筹各方资源,推进落实“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并将“丘成桐数学英才班”纳入书院管理,目标是培养影响中国未来数学及相关学科发展的领军人才。

    求真书院充分发挥学术大师育人作用,组成以丘成桐为指导的一流师资团队。数学领军计划采用“‘3+2’+3”本博衔接培养方案,英才计划采用4年制培养模式。书院人才培养坚持由学术大师直接授课,并采用小班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强化专业研讨,引导学生开展前沿研究、参与应用项目,旨在培养在数学的理论研究或者实际应用方面富有创新意识、开拓精神和优良综合素质的领军人才。书院在数学领军计划的课程体系中加入“数学科学史”“中国历史”等通识课程,力求让学生不仅精通数学学科,还能够从其他学科汲取到养分,将来成为推动数学学科乃至整个基础学科发展的“通才”。

  • 为先书院

    为先书院是清华大学瞄准世界顶尖工科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基于清华大学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多年的成功探索实践,于2022年创办的第一个工科创新人才培养书院。为先书院的名字来自清华大学校歌“器识为先,文艺其从”,充分体现了清华大学“三位一体”培养理念中对“价值塑造”的重视,同时与清华“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书院旨在选拔家国情怀坚定、学术志趣浓厚、创新潜力突出的优秀生源,配置优质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深入实施因材施教和落实清华大学“以通识教育为基础,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本科教育定位,创新本科阶段的育人模式,培养理工基础坚实、人文素养优秀、领导力卓越的未来科技领导者。

    为先书院的成立,是清华大学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一以贯之的传承与发展,也是清华大学在培养世界一流人才、服务国家战略方面迈出的新的坚实步伐。

  • 010-62793001

  • webmaster@tsinghua.edu.cn

  •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

京ICP备15006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53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