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清华大学委员会

CCYL Tsinghua University Committee

学术交流

清华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为了加强研究生学术交流、促进学术创新,校研究生会于2002年创办了“清华大学博士生学术论坛”。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校内论坛、全国论坛、国际论坛、专题论坛为一体的多级博士生学术论坛体系,为广大研究生探讨学术问题、交流学术观点、展示科研成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很好地起到了锻炼表达能力、交融学术思想和激发创新灵感的作用。

校内博士生学术论坛(以下简称“校内论坛”)采取面向全校各院(系、所)博士生开放,各院(系、所)研究生分会承办的方式举行。通过跨学科、跨年级、跨专业的学术报告,促进博士生的学术交流,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讨论氛围,对我校“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清华大学自2001年年底起开始酝酿,并在2002年3月举办了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旨在为博士生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学术交流机会,促进交流成为一种习惯。近十多年,移动互联网技术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也为新型学术交流模式的出现提供了机遇。2014年,清华大学研究生会依托移动互联网搭建了基于微信的“O2O”(Online To Offline)学术交流平台——微沙龙。截止2020年,“微沙龙”平台已发起讨论近3.8万场,累计19万人次参与,注册师生超过4.2万名。

在创建校内论坛的基础上,2003年10月,清华大学发起并成功承办了首届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以下简称“全国论坛”),旨在加强全国各高校博士生之间的联系,促进优秀知识成果的交流,丰富博士生的知识储备。从第二届开始,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主办,全国各个高校以分别举办分论坛的形式联合承办。

在收获校内论坛和全国论坛的举办经验后,博士生论坛的国际化成为大势所趋。“清华大学国际博士生学术论坛”(以下简称“国际论坛”)于2005年正式启动,截止至2010年已成功举办六届。旨在为博士生同学提供一个高起点、深层次、最前沿的学术交流平台,帮助博士生了解前沿动态、拓宽学术视野、活跃学术思想。立足清华,面向全球,鼓励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优秀博士生参与“国际论坛”,努力将论坛建设成为世界各国优秀青年学子学术交流的良好平台。

清华大学专题博士生学术论坛(简称“专题论坛”)则强调学术交流的交叉性,其宗旨是打破院系壁垒,促进跨学科交流,开阔学术研究视角。专题论坛让同一领域、不同学术背景的博士生围绕同一专题展开深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交流和探讨,促进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形成和有效的学科交融。首届“清华大学博士生专题学术论坛”于2006年5月成功举办。

2020年疫情期间,清华大学研究生经历了全程的线上学习,常规的线下跨学科学术交流活动难以为继。为保证跨学科学术交流不断线,清华大学研究生会依托清华大学博士生论坛体系,创新性地推出“云上博论”活动形式,先后开展“新冠肺炎疫情:病理与防控”和“浪潮中的人工智能”两场校级交叉学科论坛,邀请到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王宏伟等知名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出席,来自生命学院、公管学院、医学院-药学院、计算机系、软件学院、交叉信息院的20余位师生先后在两次论坛做学术报告,来自全校37个院系的340余名同学先后线上参与两次论坛。在校级“云上博论”的示范引领下,2020年春季学期召开的22场院系博论中有7场为多学科、多院系联合举办,涉及校内20余个院系和机构,通过积极的校系联动,实现了疫情期间交叉学科交流“不断线”。

除较为正式的论坛交流外,校研究生会通过组织学术沙龙为研究生营造自由交流的环境。学术沙龙是研究生交流思想的阵地,是启迪学术智慧的舞台,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在大学历史发展中起了重大作用。从2003年开始,我校借鉴国外高等院校的经验,联合校内各院(系、所),创办了“咖啡厅学术沙龙”。经过几年的实践,逐渐发展成为适合我校研究生开展课外学术交流的广阔平台。学术沙龙的开展,不仅结合专业特点持续关注学科前沿,而且涉及学术道德、学风建设和就业引导等各个方面,进一步丰富了活动的形式内容,也在院系内部营造了学术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