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导航菜单

2022清华大学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2023-03-31

审核人

2022年,清华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相关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美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践行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持续、深入推进学校美育向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域化的方向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清华大学2022年艺术教育具体工作情况如下:

一、清华大学艺术教育相关机构

承担清华大学艺术教育相关工作的机构目前包括: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承担美术学、设计学和艺术学理论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同时也开展全校美术类公共课程教学工作。

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承担艺术类公共课程教学、学生艺术团业务指导、学生文化活动指导、演出场馆服务以及艺术教育和美育研究。

共青团清华大学委员会,紧密围绕人才培养根本任务,切实服务青年成长成才。负责学生艺术团、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组织工作。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作为面向广大师生和社会公众的艺术平台,举办常设展览及特展,并开展一系列学术及公共教育活动。

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主要负责协调各单位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培训相关的师资队伍,承担全校文化素质课程建设工作。

清华大学音乐图书馆,可提供高品质音乐赏析、音乐图书阅览等服务,组织音乐类讲座或现场演出等,并为相关教学活动提供支持。

其他相关院系还包括新闻与传播学院、建筑学院、人文学院、社科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等,主要承担相关课程教学工作。

此外,教育部于2020年7月成立首届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高校美育教指委),秘书处设在清华大学。

二、师资队伍建设

清华大学艺术教育师资主要包括在编专任教师、合同制任课教师、外聘兼职教师等,负责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公共选修课程教学、学生艺术团指导以及群体文化活动指导等工作。截至2022年底,师资队伍情况如下:

目前,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和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全职教师179人,其中,教授75人,副教授 93人。行政及教学辅助人员、场馆运行保障人员总计200余人。同时,聘用合同制教师承担部分实践类、实验类课程教学。聘请专业院校教师、社会艺术团体艺术家、行业专家担任外聘兼职教师开设公共选修课程、二学位、辅修课组教学以及指导学生艺术团实践活动等。2022年,聘请合同制任课教师及外聘兼职教师近50人。此外,另有来自校内多家单位的15名教师参与艺术类公共选修课程的教学。

三、公共课程教学资源

2022年清华大学开设全校性艺术类选修课程总计230门次,具体课程类别包括名家讲座、艺术理论、艺术赏析,艺术实践等,选课学生7607人次。开设艺术类二学位1门次,选课人数5人。

面向普通学生的艺术名家讲座类课程汇集了中外知名专家、学者,表演艺术家等。系列讲座立足于通识教育理念,以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向学校师生及社会公众开放,扩大课程受益面。本学年,学校举办各类型名家讲座40余场,王玉明、李零、张夫也、扬之水、杭春晓、贾方舟、张尧、金浩等专家、学者与清华师生共同探究艺术及人文发展的新思路、新方向、新模式。同时,支持、鼓励多元的美育课程建设,大力开发艺术与人文、科学等跨学科交叉融合的美育课程。如建筑学院郑晓笛团队开设“风景之道:自然·设计·人”;新闻学院梁君健开设“镜头中的国家与社会”;艺教中心肖薇为日新书院定制课程“《霸王别姬》的艺与魅”。

此外,清华大学从大类培养、通识教育、线上教育等多个方面共同推进艺术线上课程建设,利用“学堂在线”平台开设26门次艺术类慕课,累计选课人数111589人。

四、专业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

2022年世界大学学科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by Subject 2022)艺术与设计分类,清华大学排名20位。截至2022年6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10个专业系的全部重点专业全部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1. 专业人才培养

截至2022年12月,美术学院各年级本科在校生1089人,其中中国学生1032人,国际生57人,另有数字媒体艺术和产品设计二学位在读学生8人,数字媒体艺术辅修学生1人。硕士、博士研究生在读1111人,其中硕士研究生663人,博士研究生448人。“音乐工程与技术”辅修专业12位同学完成培养方案。继续开设“音乐工程与技术”“戏剧方向”课程证书项目,1位学生完成“音乐工程与技术”课程证书项目,80%以上的证书项目课程以任选课方式供全校本科生选修,推进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深入发展。

2. 新项目拓展

“双培计划”是由北京市市属高校与在京中央高校共同培养优秀学生的一项举措,市属高校输送优秀学生到在京中央高校进行为期2至3年的中长期访学。2022年,接收来自北京服装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共10名双培生。目前在校双培生共计30人,与美术学院录取的本科生同质化培养。

2022年,美术学院“高参高”项目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脉络设计课程内容,共派出5名研究生助教对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将台路校区初三和高一、高二的12个教学班展开教学,开设美育先导、编织装饰艺术、陶瓷艺术、木版年画、油画与认知五个版块的综合美育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3. 教育部京昆艺术文化传承基地建设

2022年开设理论类课程13门次,表演实践类课程4门次,选课学生超过1000人次。开设京剧工作坊64次,参与人员覆盖在校生、教师、中小学及校外京剧爱好者。邀请高水平京昆专业演出4场,累计受众1500余人次。依托京昆基地,清华大学第六年举办“戏曲进校园-校园戏曲节”系列活动,涵盖高水平演出、演前导赏、大师课、基地校优秀剧目展演等活动,通过更加鲜活、参与性与获得感更强的方式让年轻人感受到古老的艺术在当下所迸发的活力。本年度,新购置演出、练功服饰100余件,道具近50件,京昆图书、音视频资料费用累计投入5万元为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五、学生文化艺术活动

学生文化艺术活动主要包括:学生艺术团和艺术社团的实践活动以及群众文化活动。

学生艺术团现有11支队伍,共1395人,在专业指导下每周进行系统训练、定期举办专场演出,在稳定规模中不断提高艺术水准和管理水平,积极参加国内外比赛、展演和交流活动,充分发挥文艺代表队辐射带动作用。2022年,艺术团艺术团举办各类型活动74场次。积极参加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志愿服务工作,并根据自身经历创作了一批反映校园特点、奥运精神、时代特色,兼具艺术水准的文艺作品,如相声《我与冬奥》。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发布原创歌曲《强国新一代》,从青年视角唱响清华学子奋进新时代的蓬勃朝气,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上线一周播放量超90万次。举办“为你而来”迎新特别节目,实现2022级新生全覆盖。举办原创话剧《马兰花开》献礼党的二十大专场暨2022年迎新专场和专题展览,目前已完成19轮共90场演出,累计覆盖观众超过12万人次。完成六场高水平专场演出录制并通过清华大学官方宣传平台播放。面向全校师生推出艺术普及项目,并依托课间艺术沙龙、草坪音乐会、公开排练等形式,多场景、常态化开展美育工作,覆盖观众逾10000人次。此外,多院系合作开展“一二·九”美育工作坊,以创新形式深化主题教育成效。

艺术兴趣类学生社团共有26家,会员3000余人次,涵盖音乐、舞蹈、乐器、设计等多种形式,本年度筹办各类社团专场10余场,百人以上参与的活动100余场,极大地构建了校园群众文化艺术的深度和广度。学生阿卡贝拉清唱社参与《人民日报》中秋特别节目录制;学生吉他协会参加中央电视台五四青年节特别节目录制。学生社团活跃于迎新晚会、马杯开幕式、草坪音乐会等校内外大型演出中。

除此之外,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在校内蓬勃发展。举办校园原创歌曲大赛、校园歌手大赛、“师生夜话”音乐会、院系学生节、艺术体验沙龙、艺术工作坊等文化活动。面向院系开展文艺晚会舞台培训、技术支持以及美育专题班团资源支持计划。为普通学生提供低成本、高价值的艺术学习平台。开展学生原创作品支持计划,培育《星火燎原》《光》等优秀原创文艺作品,结合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发布原创歌曲《寻找》,播放量达100万次。

六、教学设施与场馆资源

目前,清华大学用于艺术教育的专门场馆共有7个,包括大礼堂、学生文化活动中心、新清华学堂、蒙民伟音乐厅、艺术博物馆、美术学院教学楼、音乐图书馆。总面积逾120000平方米,配备学生演出、艺术实践和艺术创作所需要的剧场、美术图书馆、画室、排练室、多功能教室、社团活动室等教学资源,承担面向全校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艺术专业学生实践、学生艺术类社会活动和校园师生艺术文化活动等。

大礼堂,面积1840平方米,观众厅现有880个座位。拥有全新的音响系统与灯光设备、3D高清电影放映系统,为学校大型教学讲座、重要会议、学术及文化活动、学生文化节演出及电影放映等提供支撑和保障。

学生文化活动中心,建筑面积4071平方米。楼内设多功能厅、多媒体教室、舞蹈排练室、合唱排练室、琴房等,用于学生艺术课程教学与学生艺术团排练,以及服务师生文化艺术活动。

新清华学堂,面积17860平方米,观众厅共有2011个座位,适合举办交响音乐会、歌剧、芭蕾等大型专业演出和学术交流、校园文化活动及大型会议。2021年进行集中修缮,按专业要求配置灯光、音响、舞台机械及专业配套设施。

蒙民伟音乐厅,面积4600平方米,观众厅共510个座位。按专业演出要求配置灯光、音响和舞台机械及配套设施,主要用于举办音乐会、戏剧、话剧等中型演出和各类大中型会议。另有两间教室用于小班研讨课教学。2022年完成座椅更换。

艺术博物馆,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展厅面积9000平方米,现有馆藏近24000件,包括书画、织绣、陶瓷、家具、青铜器及综合艺术品等六大类。举办常规展览及特殊展览,并开展公共教育活动。

美术学院教学楼,建筑面积63690平方米。内有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设有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工艺美术、绘画、雕塑、动画、摄影及信息艺术设计等共29个实验室,总使用面积13160平方米,用于专业人才培养及公共艺术课程教学。

音乐图书馆,面积约1000平方米,包括综合区、音乐研讨间及音乐讲堂。综合区共有100个座位,配置专业视听设备,提供无损音乐赏析、多媒体电子阅览、团体音乐视听等服务;音乐讲堂有63个坐席,可举办音乐讲座、小型音乐会等。

此外,校内可用于艺术类学生社团实践活动的场地还有学生服务楼317、观畴园地下D02、观畴园地下南1室,总计建筑面积147平方米,可容纳110人。除专门场所外,拥有钢琴24架、学生艺术团乐器(管乐、弦乐、民族管弦乐等)400件左右、演出服装约700余件,用于教学及学生艺术团排练和演出。

七、校园文化氛围

清华大学的艺术活动始终注重审美教育、艺术品质和文化内涵,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与发挥艺术教育的美育功能紧密结合。2022年,清华大学引进高水平演出25场次,涵盖音乐、戏剧、戏曲等艺术类型,电影放映59场,受众覆盖校内师生超过1万人次。

3月,第六年承办北京市教委“戏曲进校园—校园戏曲节”活动。共呈现高水平演出8场,涵盖京剧、昆曲、曲剧以及黄梅戏四大剧种,举办演前导赏大师课10场,同时联合北京大学、同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十所高校,开展两轮“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优秀剧目线上展演”,线上及线下受众近百万人次。其中,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魁智、李胜素领衔主演京剧《凤还巢》拉开戏曲节演出序幕;昆曲《长生殿》特设后台探秘环节,带领学生探访服化道各部门,开展一堂生动的戏曲美育课堂。此外,4-5月围绕新清华学堂启用十周年举办专场庆典音乐会和系列线上专题报道,9月联合物理系复系四十周年,就话剧《哥本哈根》专场演出开展系列特色活动,拓宽演出的美育价值。

2022年,清华大学推出新展11个,接待现场观众14.23万人次,开展展厅公众讲解3190余场。积极策划实施“展览导赏”“学术讲座”“艺术沙龙”“手作之美”“云朗读”“云征集”“专题活动”等7个系列、80期教育课程与活动,线上线下累计覆盖837.1万人次。

其中,“共育未来——奥林匹克科技艺术展”“未来派的宇宙:意大利马西莫和索尼娅·奇鲁利基金会收藏”等展览与美术、设计学科关联紧密,提供直观性、实物性的教学案例;“红烛颂:闻一多、闻立鹏艺术作品展” “李伯安水墨人物画展” “向美而行——祝大年、吴冠中馆藏精品展”等展览展现中国艺术家的风骨和风貌,以展览带动收藏,为学术研究与教学积累了资源。

2022年,开展音乐资源推介4期,涉及12种资源,访问量3.3万人次;音乐馆综合区共25342人次使用,总使用时间89723小时;音乐研讨间 2209人次预约,时长1646小时。在音乐馆综合区举办“明月青松”——馆藏蒋风之先生音乐资料展,展出乐器实物、书籍、唱片、曲谱等多种馆藏资源,受到师生广泛关注。此外,与脑与智能实验室开展合作,探索搭建脑科学音乐平台,在音乐讲堂、音乐研讨间多次开展实景试验研究。

八、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2022年,清华大学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线上、线下国际交流活动。截至年底,学校与63所国际知名院校签署艺术教育领域的合作协议。本年度,新增与17家外国博物馆、美术馆、3家外国驻华使领馆(政府间组织驻京代表团)的联络。聘请4位外国专家(艺术文化领域)为清华大学杰出访问教授、访问教授,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建言献策。接待外国机构代表、使领馆、国际学者来访团21组,约113人/次。接待来访人员包括德国新任驻华大使傅融博士、瑞士新任驻华大使白瑞谊、意大利驻华使馆公使衔参赞迪罗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白雅婷、法国驻华使馆文化、教育与科学事务公使衔参赞裴国良等人。邀请28位外国专家、学者举办线上讲座及授课。主办国际交流演出项目、国际会议及涉外展览共5场次。举办有国际艺术家参演的演出项目6场。

2月至5月,魔术协会与无障碍协会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京办合作,拍摄关爱残障儿童相关系列视频。

3月,应香港中文大学邀请,学生艺术团交响乐队参加了“不‘疫’‘乐’乎”文艺云汇演活动,加深了高校之间的浓厚情谊,带去了内地师生对香港师生的浓浓情意和深切问候。

12月,主办“2022清华国际艺术与设计教育大会”,以“万物互依”为主题,邀请12位国内外院校长参加论坛、组织7场高水平学术研讨会、5个赛道的跨界工作坊、举办1个专题展览、2场学生论坛。在2021年首届大会基础上,本届大会逐渐形成一定的学术品牌和口碑,提升了国际声望和学术影响力,加强了与其他院校合作以及校内不同专业之间的交流,同时也探索了一些有益的新型教学模式。

九、获奖情况

清华大学荣获2022年教育部“中美青年创客大赛”最佳组织奖、2022年北京大学生音乐节优秀组织奖。美术学院荣获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表彰。

艺术博物馆荣获第九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最佳展示奖,并在“全国博物馆百强榜”跃升至第12位。展览《栋梁》入选“2022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重点推介项目。《华夏之华》特展荣获“2021年度北京市博物馆优秀展览”奖项。

学生艺术团合唱队、交响乐队、军乐队、民乐队选送的五个节目均在2022北京大学生音乐节系列活动中荣获最佳表演奖,根据话剧《马兰花开》主题歌改编的混声合唱《大漠英雄》获得优秀创作奖,《强国新一代》MV获得网络展演优秀奖。军乐队荣获“喜迎二十大”全国优秀管乐团优秀视频展播奖。

陈雷动画作品荣获SIGGRAPH(计算机图形学会)大会电子剧院三个大奖之一的评委会奖,此为中国动画在SIGGRAPH电子剧场的首次获奖。美术学院学生团队荣获“拉各斯:洪水之城2022国际建筑竞赛”荣誉奖;美术学院学生荣获INDIGO(靛蓝)全球设计大奖赛金奖;“宇宙八音盒”项目获2022年教育部“中美青年创客大赛”全国总决赛冠军(特等奖)。

杨帆、沈晖《高等院校美育课程体系建设理念与实践——以清华大学为例》,罗薇《综合性大学音乐通识教育中的多元文化观——以清华大学通识荣誉课<多元文化中的音乐现象>建设为例》,张伟《大学通识舞蹈创作课程的美育润心之道》获2022年北京市学校美育科研论文征集评选活动甲类二等奖;阎博、于朔《高校美育与德育协同育人经验探索——以清华大学纪念“一二·九”运动主题教育活动为例》获三等奖。

王明旨获2022年度国际设计教育成就奖;马赛被授予“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杜异、陈洛奇荣获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个人”表彰;丁毅、赵洪、刘欣欣、张柏赫、吕建强获2022年北京大学生音乐节优秀指导教师奖,丁毅、张柏赫获优秀指挥奖。

王悦主编的《服装设计基础(第三版)》教材获评2021年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

《外国工艺美术史及设计史》课程获清华大学2022年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中国工艺美术史》《活版印刷与手工书实践》《服饰赏析》《古谱诗词与中国音乐文学》《京剧与中国传统文化》《自我启示剧场》入选清华大学优质通识课程建设计划课程。其中,《自我启示剧场》入选清华大学第四批通识荣誉课程。

张茫茫、冯崇利、刘平、刘振生、张雷、肖薇、罗薇获得2021年度清华大学年度教学优秀奖;马文甲获得2021年度清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吴妮妮、张伟获得青年教师教学大赛文科思政组一等奖;王小茉获评2022年清华大学课程思政示范教师称号。


  • 010-62793001

  • webmaster@tsinghua.edu.cn

  •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

京ICP备15006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53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