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华大学重大项目知识产权专员培训(高级班)第三期成功举办。来自院系重大项目团队、长庚医院及地方院、派出院,完成初级、中级课程的老师60余人参加本期培训。
本期培训设置课堂讲授环节和实践模拟环节,由资深行业专家进行授课,内容覆盖科研项目全过程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及思考、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专利分析在科技创新和转移转化中的应用,并通讨论方式开展科研成果知识产权保护实操模拟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实践模拟。
· 课堂教学 ·

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方法及实践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知识产权办公室主任 杜伟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知识产权办公室主任杜伟对与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相关的国家政策进行了解读,介绍了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要求,指出科研项目管理应关注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运用全链条,从项目立项、执行、验收等环节分享了重大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的实践经验,针对难点问题给出了具体建议,并介绍了如何利用专利导航助力全过程知识产权管理。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及思考柳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杨倩
柳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杨倩介绍了成果产生、知识产权获取、权利维持或处置、及权利行使等阶段可能面临的知识产权法律问题,重点说明了专利背景下成果完成人、权利人的权利和义务,并结合真实案例分析了知识产权权属、合同条款、专利侵权以及授权确权场景下法律风险防范和应对的要点,强调知识产权专员要提升风险管理意识,切实保护科研团队的合法权益。

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法律与知识产权部副部长 王书彪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法律与知识产权部副部长王书彪介绍了以知识产权战略价值为核心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实务,从专利挖掘、专利运营、专利出海等不同角度说明了企业专利战略考虑、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实际工作中的注意事项,以及高价值专利对市场占有及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王老师还围绕学员们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分享,重点介绍了如何与专利代理机构有效交流,以及如何维护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专利分析在科技创新和转移转化中的应用北京国知专利预警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孙瑞丰
北京国知专利预警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孙瑞丰首先对科研成果管理所涉及的不同角色分工进行了说明,强调科研团队应尽早开始从知识产权保护、成果转化角度对待产出技术进行审视梳理,并介绍了专利信息分析在科研项目不同阶段所发挥的作用及应采用的具体做法,孙老师指出,立项前专利分析旨在发现解决知识产权问题、找到发展方向,研发中专利分析旨在辅助技术研发、降低侵权风险、完成成果保护,结题后专利分析旨在技术变现和资产管理,孙老师还介绍了其他知识产权相关工作,如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财政资助科研项目形成专利声明制度、科创版上市知识产权门槛要求等方面的进展或变化。
· 实践训练 ·
科研成果知识产权保护实操模拟

金杜律师事务所吴之洲律师、马俊豪律师、孙苗律师强调了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先行的理念,并从知识产权保护途径、专利布局策略、起草技术交底书、与专利代理机构沟通、侵权判定、商业秘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等角度介绍了如何形成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方案,接下来学员按照事先的分组,围绕模拟案例——人工智能辅助药物筛选技术,展开现有技术分析、专利申请文件审核、以及知识产权布局及保护思路构建三轮小组讨论,并提交每轮的讨论结果,由专家进行点评、指导。国家知识产权局派驻我校指导工作的专利局电学部元器件二处处长王芳全程参与。
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实践模拟实践模拟现场

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逸瑞及律师郑玲玲、吴之洲以场景化教学生动丰富地呈现了理论知识与转化实践相融合的过程,各小组根据知识产权保护实操模拟形成的方案,以不同转化模式模拟科研团队、许可受让方、投资方,进行头脑风暴,展开分组谈判,授课老师对各小组进行指导,引导学员们不断完善转化方案,启迪之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黄伟健、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常晓磊、技转院重大项目部主任杨书生参与分组讨论,并担任专家评委进行点评。

结业合影
重大项目知识产权专员培训是由清华大学技术转移研究院和清华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职工发展中心联合举办的系列培训,培训面向重大项目团队中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拟承担或已经承担项目的知识产权相关工作的老师,旨在服务我校重大科研项目团队的知识产权工作,建设多层次专业化的知识产权和技术转移服务队伍,提升我校重大科研项目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成果转化水平。培训体系包括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截止目前,已有近400人参与培训。
未来,技术转移研究院将持续优化重大项目知识产权专员培训课程体系,建设多层次知识产权和技术转移专业化队伍,共同围绕高水平创新成果,开展高质量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科技成果高价值转化,积极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文章转载自:清华大学技术转移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