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部(处)


首页 · 学校概况 · 组织机构 

机构设置

2021-04-15 15:25

思想教育办公室

承担本科生思想教育任务,负责本科生辅导员队伍的培训、培养与管理。负责本科生积极分子培养和党员发展、党支部建设及党建工作队伍建设。指导学生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协会等理论社团。指导本科生班集体建设。负责部门人事工作。

事务办公室

起草、制定并组织实施本科生奖励资助荣誉体系计划、制度。承担本科生纪律教育与部门职责范围内的纪律处分具体工作。协调处置本科生突发事件。负责本科生毕业教育,协助承担公寓管理等具体工作。负责本科生事务工作队伍建设。

综合办公室(党务办公室)

承担学生直属党总支党务工作。具体落实总支对党支部工作的指导,加强支部建设,培养党建工作队伍,做好党员发展和管理服务工作。协助组织党总支理论中心组学习、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等活动。负责党总支宣传工作。承担部门日常运转具体工作。

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

挂靠学生处,同时接受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的业务指导,面向全校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提供咨询指导、课程教学、资源服务。主要职责是:提供面向全校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指导服务;提供面向特殊关注学生群体的定制化服务;开展学生可迁移学习能力提升项目;开展学习与发展研究、教学工作。

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

挂靠学生处,同时接受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的业务指导,负责全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辅导、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主要职责是:实施心理健康教学,开展心理教育研究。组织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活动。提供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咨询与辅导。进行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

学生全球胜任力发展指导中心

挂靠学生处,同时接受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的业务指导,为全体学生提供全球胜任力理念提升、能力支持、资源聚合。主要职责是:开展全球胜任力及国际教育研究。建立完善学生全球胜任力专业辅导支撑体系。推动全球胜任力培养全面融入清华育人体系。拓展全球胜任力资源平台,与国内外高校、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等建立合作关系。

清华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简介

一、奖学金

清华大学为在校本科生设立了数量丰富的奖学金,旨在通过奖学金评定表彰优秀学子、树立人物典型,激励在校学生全面发展、积极进取、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学校目前共有各类奖学金项目70多项,每年近40%的本科生获得奖学金,奖励金额从1000元到20000元不等。

以下择要介绍我校若干奖学金:

1、特等奖学金

设立于1989年,是学校授予在校学生的最高荣誉。特等奖学金用以表彰全面发展、综合素质优秀;或者在某一方面具有突出表现或成绩,在学生中发挥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的学生。每年评选不超过10名本科生,奖励额度2万元。

2、国家奖学金

设立于2002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冠以“国家”名称的奖学金,这一奖项也是国家在高校本专科阶段设立的最高荣誉,奖励额度8000元。

3、蒋南翔奖学金

设立于1989年,用以纪念1988年去世的蒋南翔校长,代表了清华校友对蒋南翔校长的怀念和对在校同学的期望,激励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该奖项奖励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优秀本科生,奖励额度1.5万元。

4、一二·九奖学金

由清华大学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校友、日籍华裔企业家、文学家张宗植学长于1987年捐资设立,表达了对清华和青年的热爱,鼓励青年师生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刻苦学习、奋发上进。该奖项奖励全面发展的优秀本科生,奖励额度1.5万元。

5、新生奖学金

学校设立新生一等奖学金和二等奖学金,奖励高考成绩优异、高中阶段国际竞赛表现优秀或有其它特别突出表现的新生,鼓励他们在大学阶段继续努力,勇攀新高。该奖学金由招生办公室在招生过程中进行评定,在学生入学后分四年平均发放。

二、经济资助

学校自2006年起建设了助学金、勤工助学、奖助金、国家助学贷款、“绿色通道”(临时借款)、困难补助、学费补偿代偿相结合的本科生“新资助体系”,为学生提供多种类型的经济资助,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近年来,在满足受助学生基本经济需求的同时,学校还提供国情认知引导、外语能力培训、兴趣特长培育、海外交流交换等全方位支持,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地共享学校一流的成长发展机会,如学校海外交流“鸿雁计划”、“鸿雁计划训练营”等项目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2017年,学校进一步升级“新资助体系”,推出学生资助七彩“阳光工程”,包括“党旗红”感恩教育、“暖心橙”励学举措、“黄土黄”国情认知、“新草绿”入学通道、“碧云青”能力发展、“蓝海蓝”文化拓展、“清华紫”校友支持,努力确保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入学、顺利完成学业、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让党和国家的资助政策像阳光一样温暖心灵、照亮前途。

目前,我们主要通过以下方式给学生提供资助:

1. 新生报到前

入学困难补助:如果新生家庭经济特别困难,不能提供学生来校报到的路费,新生可以按照录取通知书中《新生入学须知》的说明,与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办公室联系,申请困难补助。核准后,学校会在报到前为学生发放来校路费及部分生活费。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指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发放的,学生和家长向学生入学前户籍所在县(市、区)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或金融机构申请办理的,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支付在校学习期间所需的学费、住宿费的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信用贷款,不需要担保或抵押,学生和家长为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担还款责任。本科生每人每年最高可贷款8000元。

2.报到/注册时

“绿色通道”(临时借款):新生在入学报到时如果存在缴费困难,可以直接通过报到现场的“绿色通道”申请无息临时借款用于缴费,顺利完成注册手续。奖助学金发放后将从借款学生银行账户中扣除一定金额,偿还临时借款。

3.新生入学后

助学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每年秋季学期经学校认定后,可以申请助学金。助学金是我校学生资助的主要形式,为无偿资助。学生仅需要在获助后根据捐助人意愿撰写感谢信、参加见面会或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即可。资助金额根据学生经济困难情况,为每人每年1000~16000元不等。目前,学校已经设立了200余项助学金,每年有近3000余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助,人均获助学金金额超过8000元。

勤工助学:新生从大一的秋季学期末开始,就可以申请校设勤工助学岗位。学校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实现自立自强。每年,校学生勤工助学指导中心在图书馆、物业管理中心、饮食中心、保卫部、校医院、机关部处、院系等校内单位的支持下,设立10余个分队,共计3000余个勤工助学固定岗位,按照每小时24~35元不等的报酬标准资助参与的学生。参与的学生除获得基本生活费用外,更在劳动中广交朋友、认识社会、锻炼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自尊、自立、自信、自强的精神。

奖助金:升入大二年级后,上一年度成绩优异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申请奖助金(可与奖学金重复获得)。奖助金额度较高,除具有资助性质外,更是一种荣誉,肯定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过去一年的努力。

困难补助:困难补助是政府和学校专门为特殊困难的学生设立,包括临时困难补助和各类专项补助。临时困难补助主要用以解决突发性的临时困难(如自然灾害补助、家庭遭受突然变故的学生的补助)。专项补助包括:新生教材、生活、文体和冬衣补助、交通补助等。

海外交流“鸿雁计划”:自2017年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如果获得学校学期交换或海外研修的机会,可以向学生处申请海外交流的经济支持,根据家庭经济困难程度获得不同额度的国际旅费和生活费支持。

4.毕业后

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在校期间应征入伍或毕业后选择去基层就业的学生,可以向学生处提出申请,符合国家资助政策的,可以享受学费补偿或助学贷款代偿。

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办公室

通讯地址:北京海淀区清华大学李兆基科技大楼B330-1室

邮编:100084

联系电话:010-62782028

传真:010-62789640

网址:zizhu.tsinghua.edu.cn

学生勤工助学指导中心简介

清华大学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由勤工助学指导中心统一管理。中心由学生处、教务处、财务处、保卫处、研究生院和后勤等部门共同组成,办公室设在学生处。中心在校内相关单位的配合下,设立各种校内学生勤工助学岗位,中心每学期可以提供30余种岗位,接纳1100余人参加劳动。这些岗位分别由不同的分队管理。所有参加校设勤工助学岗位劳动的在岗同学组成勤工助学大队。

目前,学生勤工助学大队主要包括学生治安服务队、学生楼层长分队、紫荆家园文明宣导分队、图书馆助理分队、校医院助理分队、超市导购分队、餐饮服务分队、科技服务分队、人文社科图书馆助理分队、网络管理分队以及学校各机关部处设立的零散岗位。

在岗学生通过认真参与劳动和培训等环节,不仅可以获得劳动报酬,而且可以在人际交往、潜能发挥、组织能力等多方面提高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