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资深教授白重恩:为中国经济稳健航行提供智慧罗盘

2024.05.22

    文字

    边楚月  周襄楠


    图片设计

    李柳依


    资料提供

    文科处  经管学院


    编审

    刘蔚如  张歌明

    张莉      李萍


    栏目统筹

    周襄楠  贺茂藤

“低矮处的果子已经被摘完了,我们只能去摘更高处的果子。”白重恩说,为进入深水区的中国经济研究更长期的问题,是自己这一代经济学家不可推卸的责任。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始终坚持以深厚的学术底蕴和对国家发展的深切关怀,为中国经济的稳健航行提供智慧的罗盘。他的学术研究和政策建议,不仅对中国的经济政策制定产生了影响,同时也在国际上发出了中国经济学者的声音;他的成就不仅体现在众多的学术奖项和荣誉上,更在于他对经济学研究和教育事业的不懈追求和贡献。

白重恩在授课中

学者足迹:数学到经济学

早年,白重恩在苏北农村度过了他的童年时光。那时,他们一家被安排住在了一户农民家里,住的地方紧挨着猪圈。因此,白重恩对当时农村的贫困有着极深的印象,这样的生活也孕育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对知识的渴望,在心中种下了一颗关心中国农村、关切国计民生的种子。后来白重恩回到南京市,面对城市的教育环境,他迅速调整自己,很快克服了学业困难。1979年,不到16岁的白重恩被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录取,彼时,他的目标是成为优秀的数学研究人员,甚至梦想成为中国最年轻的数学教授。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白重恩的学术探索并未止步于数学。在中科院数学研究所读研时,白重恩常常与同学们展开深入讨论与思考,他们关注并探讨着未来市场在中国经济中的角色与定位。

“当时的中国到处都在讨论经济改革,很少有人不关心,而我希望不只是吃了午饭以后跟同学们聊一聊,而是能系统地学习经济学。”在一次次思考与论争的过程中,白重恩的兴趣逐渐发生转变。这时,他已经通过著名数学家丘成桐的推荐,获得了赴美深造的机会。

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见到丘成桐先生坦陈想学经济学时,白重恩用了一个词——“叛变”,但是出人意料地,丘成桐并没有责备他。

“丘成桐先生不仅没有责备我,还给了我很大的支持,他推荐我去学跟经济学密切相关的数理统计。”回忆起那段时光,他一方面感恩于丘成桐先生,另一方面也更加明确——选择经济学,至今他不曾后悔。

三年后,白重恩拿到了数学博士学位,但他痴心不改,继续申请到哈佛攻读经济学博士。在哈佛,他的导师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里克·马斯金。

“数学强调相容性,而不同的经济学模型则可能是不相容的。”回忆起刚刚接触经济学的日子,他也曾为两个学科的不同思维模式而困扰,经济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不同环境下主要因素不同,没有固定的假设,需要以发散又缜密的思维进行推演。在谈及自己转向经济学的初衷时,他提道:“当初改学经济学,最主要的动力就是让我能很好地理解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问题。”这种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高度关注和深入探索,贯穿于他的学术生涯,使他的研究工作始终与中国的实际需求紧密相连。

白重恩在经管学院2023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致辞

虽然在大洋彼岸,白重恩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依然还是中国经济。在哈佛拿到博士学位之后,他先后到了美国波士顿学院和香港大学任教,最终在2004年选择全职加盟清华经管学院。

“来到清华之后,确实发现在这里能够做很多事情。回来后自然而然地沉浸在中国经济改革的大环境里,做政策性的研究会更好。”提及来到清华的感受,白重恩说道。

思想洞见:理论与实践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迅猛发展,有关中国的经济学研究也日臻完善,经济学家也越来越专业化,如何能够真正的发挥作用,成为一名脚踏实地的经济学家?

白重恩认为要做好两件事情,一是要扎扎实实做好系统的、成体系的数据研究,为中国的经济政策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二是要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找出长期问题,目光长远。

而在学术研究方法上,白重恩始终推崇认认真真地把一个题目做得很深很透,不能只顾做结论而不深耕。正是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对深入研究的执着,使得白重恩的研究成果具有高度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白重恩参加全国政协会议

在中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进程中,白重恩深入地研究资本回报率、全要素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等核心经济指标,透过这些纷繁复杂的数据,揭示出中国经济的内在逻辑与发展动力。

他与谢长泰、钱颖一合著的《中国资本回报率》以及与张琼合著的《中国经济减速的生产率解释》先后获得中国经济学最高奖项——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他提出“从特惠向普惠过渡”的发展理念,为中国经济模式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他坚信,中国经济的发展不应局限于特定的优惠政策,而应迈向更加制度化而公平的发展道路,以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健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我不能说我的研究一定会对政策产生什么影响,最后的政策一定是采纳了很多人的意见、综合得出的结果。但是作为经济学家,我有责任让自己提出的建议是以实实在在的研究结果作为支撑的。”白重恩如是说。

师者力量:教育与启迪

2018年,白重恩从上一任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的手里接过接力棒,成为经管学院第五任院长。

当时,白重恩说:“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们还没能很好地从学术上讲好中国故事,没能很好地从中国经济管理的实践中发展出对经济管理学科有突出影响的学术成果。”

白重恩很清楚,要建设世界一流的经管学院,不能照搬西方的经验,也不能简单对标任何一所学院:“我们希望引领中国的学术,只有做出自己的特色,才能够称得上是世界一流的经管学院。”

白重恩在院长下午茶活动中与学生交流

今年,经管学院迎来建院40周年。在白重恩的带领下,经管学院的经济学学科稳居国内学科第一梯队,教学项目不断创新,国际声誉持续攀升,教师坚持学术高标准,更多研究成果受到业内同行的更高认可,为国家、社会、行业、企业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建议。

经管学院扎根中国大地做科研,做“顶天”“立地”的研究,力争以一流的科研成果在世界学术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不仅仅是院长,同时,白重恩还是一位深受学生尊敬和爱戴的师长。

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们不仅学习到了经济学的基础知识,更学会了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白老师总是能够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解复杂的经济学原理,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经济学的精髓。”一位学生如此评价道。

白重恩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他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挑战权威,通过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探索经济学的奥秘。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学术兴趣和研究热情,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白重恩还积极参与学生的课外指导。他经常组织学术讨论会,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为学生提供开阔视野、接触前沿学术成果的平台。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们有机会直接向顶尖学者提问,与他们探讨经济学的热点问题,他每周还会花一定的时间跟学生一起讨论文章,在讨论过程中更加明晰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文章的思路以及不足。这样的事情尽管会花费一些时间,但是只要对同学们有帮助,白重恩就觉得值得这样去做:“我希望能够给同学们带来一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对他们的经济学素养、研究能力有一定的提高,能够为中国的经济学教育起到一点作用,这也是我回国之后对自己的一个期望。”

白重恩与毕业生合影

白重恩对学生的关怀更体现在对他们人生道路的引导上。他经常与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和人生感悟,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拥有长远的目标,同时勇于追求和奋斗。他常常告诉学生们,学术研究是一场漫长的旅程,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不断的探索。

在白重恩等经管学院教师的引领下,一批又一批的学子从经管学院走向了社会,在基层、企业、学术界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出谋划策,成长为众多领域的优秀人才。

人物简介:

白重恩,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经管学院院长;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聚焦于经济制度和政策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主要角度研究中国经济。

目前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第十三届副主席、民建中央常委、“十四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和学术委员会成员、中国金融40人论坛成员和学术委员会成员、中国信息化百人会成员。


  • 010-62793001

  • webmaster@tsinghua.edu.cn

  •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

京ICP备15006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53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