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践悟、挺膺担当,在社会实践中感应时代脉搏

2024.03.29

    图片设计

    李柳依


    图文提供

    校团委  研工部


    编审

    刘蔚如  周襄楠

    张歌明  李萍

    王思涵


    栏目统筹

    周襄楠  贺茂藤

2024年寒假,清华师生分赴世界各地,以“学思践悟、挺膺担当”为主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围绕回首初心路、问道现代化、“清”年系民生、“清”年爱劳动、青年命运共同体等选题,深入行业前沿、关注灾区重建、走进乡间田野、拓展海外交流、服务基层建设,在真刀真枪做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

鸭绿江畔  述英雄赞歌

74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丹东唱响战歌,在历经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后,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74年后,车辆学院兵器三班全体同学共赴丹东,缅怀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先烈,赓续抗美援朝精神。

车辆学院兵器三班同学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

在丹东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同学们在抗美援朝烈士纪念碑前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并依次上前献花、鞠躬。

纪念英烈最好的方式,就是学习英雄精神,汲取奋斗的力量。经过这一次的参观学习,兵器三班的学子们得以深刻体悟抗美援朝精神的深厚意蕴,立志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用实际行动诠释投身强国强军事业的青春梦想。

建小讲堂  传非遗艺术

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赴重庆荣昌支队的队员们围绕荣昌的非遗文化,以启蒙式的教学方法,将夏布扎染、陶艺、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带到课堂当中,点亮了乡村孩子们的艺术梦想。

一系列美育课程,为乡村孩子们打开了艺术的大门,让非遗技艺不再是仅存于作坊中的概念,而变成了孩子们手中的实际体验和心灵的触动;让孩子们在学习非遗技艺的同时,也在了解这一技艺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建立起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他们也学会了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以期将来在传承与创新中推动非遗技艺和文化发展。

走进彩云  探民族团结

清华大学云南怒江实践支队用一堂特殊的实地考察课,带领少数民族孩子们重新认识家乡,做了一场社会实践中的社会实践。

36名怒江州泸水一中的少数民族孩子们结合从清华大学“彩云之涧”冬令营中学习到的文化、经济、社会知识,在支队同学的带领下,走进福贡县知子罗村居民家中走访调研,与村委副书记进行了一场长达两小时的座谈。不仅为知子罗旧城改造提供了一条清华路径,更通过这堂课播下了一颗颗梦想的种子。

乡村振兴,不仅振兴在当下,更振兴在未来,振兴在可持续发展。到祖国的边疆去,云南怒江实践支队将教育与调研相结合,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也从最远方的边疆,带回了属于怒江的民族团结的声音。

西行立志  铸国之重器

一群怀揣科技报国理想的清华学子,深入西南探寻制造强国建设新进程。走进中国两弹城,核研院“核力笃行”实践支队和工程师学院“大国核心”实践支队的同学们被艰苦卓绝的“两弹”研发历程所震动,被邓稼先、王淦昌等老一辈科学家们无私奉献、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所感动。

瞄准关键领域与行业前沿,支队成员走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19工厂探秘战斗机“心脏手术师”,在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近距离接触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在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学习“华龙一号”核电技术发展历程。

支队成员参观“中国环流三号”。

走近国之重器,同学们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是国家昌盛的根基,立志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投身开拓创新的浪潮。

积石山下  援震区百姓

地震无情人有情,“清”年担当暖人心。社科学院“社稷担当·心泽河州”实践支队走进甘肃震区,给这里的孩子们送去温暖。

在大河家镇陈家村安置点,同学们面向当地的孩子们开展了正念练习、八段锦等心理团队辅导活动,还在废墟中间的球场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村青少年篮球赛;在康吊村安置点,同学们以“大学”为题,与当地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的中学生们进行了一场圆桌交流。

和支队成员一起来到震区的,还有行前在校内募集的近百封充满关爱的信件和书籍,它们被送到震区孩子们手中,为他们带去积极面对困难与挑战的勇气。

支队成员把在校内募集的爱心书信转交给震区孩子们。

乡间田野  悟基层治理

“豫见青年”水利系-金融学院赴河南实践支队的同学们走进基层乡村学习治理经验,聆听广阔田野上的欢声笑语。水利系2019届博士毕业生、新乡县副县长宋云天为同学们介绍了他参与策划的“向阳花海”乡村文旅节活动,支队成员积极为乡村文化建设建言献策,为凝聚基层治理的向心力注入激情与活力。

在实践中,支队成员也有幸当了一次“小小说和员”,感受了中牟县明山庙村“之凤说和团”的矛盾调解员作用。基层治理蕴含着巨大的群众智慧,“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走进基层都是办法”是同学们最深刻的感受。

穿行于乡野之中,行走在村民之间,一批批清华学子深入领会基层治理的实践智慧,感受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

青年赋能  创宜居新城

环境学院“诗清画宜,心向振兴”实践支队的同学们深入江西分宜,依托专业背景开展了一次全面的调研。他们采用现场监测手段,对钤阳湖的水环境进行了系统监测,对水质情况、水生生物多样性等关键指标量化分析,直观刻画了当地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同学们还深入城中村,为人居环境把脉问诊,调查研究雨污分流情况,针对性提出改善建议,为打造宜居新城贡献智慧。

初心服务团赴江西南昌实践支队的同学们走访调研了南昌市人才招引政策和支柱产业的人才需求现状,针对“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撰写报告,运用专业所长为民服务解难题。清华大学“初心服务站”江西南昌站也在实践期间正式成立,未来将成为更多清华学子科研服务实践、助力地方发展的“练兵场”。

“一带一路”  促文化交流

路相通,情相牵,心相近,梦相连,随着“一带一路”新十年的蓝图徐徐展开,“知行计划”实践支队的同学们前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探寻这条合作之路奏响的新时代乐章。

伊安高铁是中国企业在海外承建的第一个电气化高速铁路项目,在这里,“知行计划”中东欧实践支队的同学们看见中国基建为当地创造的经济红利。走进中国中车土耳其分公司,深入调研“最快地铁列车”本地化制造的技术革新,同学们有了理解中国国际合作的新视角。

在新加坡,“知行计划”东南亚实践支队的同学们走访了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高校,与当地师生就“一带一路”区域合作、开放经济、数字电商等共同关心的话题展开思维碰撞,增进文化交流,传播清华声音。

“丝路天涯”全球胜任力海外实践课程赴阿根廷、智利专题调研支队踏上拉美的土地,探索中拉人文交流与跨文化团结的密钥。

支队师生在智利大学参访座谈合影。

从新丝路“走出去”。走出中国看世界,“丝路天涯”全球胜任力海外实践课程赴阿根廷、智利专题调研支队在当地高校参访座谈,在乌斯怀亚共话文旅,在瓦尔帕莱索的诗歌与涂鸦间徘徊;走出中国看中国,看中国工商银行、华为、新华社等中国名片如何书写在拉美大地上,认识阿根廷杂志《当代》里的中国、智利合作电台节目《中国现象》里的中国、千禧研究中心视角下的中国。

在新丝路“走进去”。支队成员在智利的春节庆典开设摊位,讲述乡村振兴的故事;以武术和艺术为桥梁,与阿根廷武术协会谱就文化交流的篇章。文化交流的主要力量在民间,走进去,是身为清华学子和中国青年,以躬身入局促民心相通的使命与担当。

  • 010-62793001

  • webmaster@tsinghua.edu.cn

  •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

京ICP备15006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53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