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健不息——清华大学‘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在科学博物馆展出

2022.04.06

      文字

      田姬熔 郭玲


      图片设计

      任帅


      摄影

      赵青松


      编审

      刘蔚如  周襄楠

      张歌明   


      栏目统筹

      周襄楠  贺茂藤


      图文资料提供

      科学博物馆


“十三五”期间,清华大学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将国家发展、社会责任和科研创新紧密相连,勇攀学术高峰。日前,“行健不息——清华大学‘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在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开幕并展出。

开幕式上,清华大学副校长曾嵘与北京市科协副主席陈维成共同为展览揭幕。

在开幕式上,清华大学副校长曾嵘在讲话中表示,此次展览是对过去五年乃至几十年来清华人攻坚克难、戮力同心的科研结晶的一次集中展示,38个参展项目全部来自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覆盖了新能源、生命健康、信息科学、基础物理、机械控制、公共安全等多个学科领域,展现了清华大学的科研实力和创新水平,彰显了清华人对科技强国建设的贡献,弘扬了实干创新、追求卓越的清华精神。希望在“十四五”期间,在实现2030年迈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2050年前后成为世界顶尖大学的中长期发展目标过程中,清华大学各个科研团队能够为国家科技创新发展作出更大、更新的贡献。

作为参展项目科研团队代表,“光刻机气浮平面电机双工件台样机”项目负责人、机械工程系教授朱煜表示,重大学术科技攻关往往需要复杂的多学科交叉,同时需要组织大团队进行攻关。“我们背后有清华大学非常强大的多学科的依托和优势。在学校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我们用事实证明自己,也展现出科技创新中的清华力量。”

展览现场。

此次科技创新成就展亮相清华校园,38个参展项目团队均派出代表参加开幕式。“人工剖面赛道类场馆”冬奥专项负责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建筑学院院长张利,“中国-巴西气候变化与能源技术”项目负责人、化工系教授刘德华,“油气管道金属损失及裂纹电磁控阵内检测器”项目负责人、电机系教授郭静波,“激光等离子体加速与应用”项目负责人、工程物理系教授鲁巍在内的众多项目负责人亲临开幕式现场,并在开幕式后与到场观众进行交流。

清华师生参观展览。

本次展览由党委宣传部、科研院、技术转移研究院、科学博物馆(筹)共同举办,包括“高温气冷堆核电站重大专项”“面向人工通用智能的类脑天机芯片及类脑计算系统”“基于一体化微纳卫星的分布式可重构遥感系统技术”“抗新型冠状病毒保护性抗体的研发”“光刻机气浮平面电机双工件台样机”等一大批优秀创新成果。展览将持续至4月30日。

  • 010-62793001

  • webmaster@tsinghua.edu.cn

  •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

京ICP备15006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53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