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体操队:清华园中轻盈舞动的精灵

2015.11.10

    供稿

    映像设计组

     

    创意

    映像设计组

     

    采访&文字

    曾繁尘

     

    图片

    郭祥

     

    编审

    赵鑫、尹霞、张歌明、张铮


    设计

    王寅、张颖

     

在清华园中,有这样一支独特而美丽的队伍——清华大学艺术体操队。这支由周小菁副教授带领的队伍成立于2012年,是清华最年轻的体育代表队之一,27名队员均为非体育特长生的普通女生;就是这样一支充满年轻活力的队伍,近年来获得了多项北京市和全国重要比赛的冠军,正成为清华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回忆起艺术体操队从初创一路走来,前中国艺术体操国家队主力队员、现清华大学艺术体操代表队总教练周小菁感慨万千。“最早想要成立艺术体操队,还要感谢代表队的胡凯老师,”周小菁谈道,“当时我带着我艺术体操课的学生训练,打算带她们参加北京市的比赛,胡凯老师就建议我们干脆成立一个C类队好了。”最终这个想法的逐步实现更要感谢艺体队的姑娘们,是她们的热情和坚持,让艺术体操之花在清华茁壮生长。

就在艺术体操队首次参加北京市比赛的前一天下午,艺体队首任队长刘昕在训练中崴伤了脚,伤势很重;但比赛当天,刘昕只是往伤处简单喷上止痛喷雾后就上场坚持比赛,腾挪跳跃间看不出一点受伤的痕迹,可下场时,她却只能单脚跳下场地。正是这种坚韧的精神让艺术体操队不断发展长大,直到今天。

由于艺术体操项目的特殊性,对训练场地的大小、相关设备都有很高的要求,而综合体育馆的场地又十分紧张,临近比赛时,队员们就经常央求周老师帮忙找场地,或者自己跟综体工作人员沟通插空训练。有时,大家只有晚上有共同的空闲时间,就索性一起去操场训练。对于队员们展现出的热情,周小菁十分感动:“艺术体操比赛的场地需要垫有软地毯以保护队员,但目前清华体育部没有经费购买艺体地毯,也没有专用的艺体训练场地,姑娘们只能经常在硬地板上训练,因此时常擦伤,磕伤。我看了都觉得好心疼。”

在这份热爱和坚持下,艺术体操队的姑娘们在完成学业的同时投入了大量课余时间参与训练。就像现在,她们正在迎接秋季大赛,每周有三次常规训练,总时长超过六小时,有多个项目的同学有时甚至一天训练两次。周小菁对此赞不绝口:“练圈、带等动作对于业余选手来说很有难度,但这些零基础的同学只凭热爱和刻苦训练,可以没有一点失误地完成下来,真的很了不起。有的刚入队时的同学动作不协调、柔韧度不够,但长期训练下来都可以较完美地进行表演和比赛。”

艺术体操带给这些女生的,不仅仅是身体和技术的进步,更是心灵气质的修炼。艺术体操队现任队长娄晶,是航院博士三年级的学生,加入艺术体操队已经两年了,在此之前她曾是清华女篮二队队员。在她看来艺术体操与其他体育项目不同,它更偏艺术而非纯竞技。“长期练下来感觉自己个人气质都变了,以前粗心的我做事更加细致。训练中身体每个部位都要控制,这种细微的锤炼很能磨练人的心性,”娄晶笑着说道。

作为队长,娄晶既要参加比赛,又要负责公演、招新等对内事务,还要顾及学业,十分辛苦。对于这份辛苦,前任队长秦瑾也感同身受,但她们同时又十分感谢艺术体操训练给她们带来的变化。秦瑾说:“艺术体操可以引导大家追求形体美、气质美,从不热爱体育到成为艺术体操队队长,我收获了自信心。在清华优秀的女生有很多种,通过学习艺术体操,我觉得自己也是其中与众不同的一个。”

这些年来艺术体操队在校内影响力逐渐扩大,两次跨年晚会的演出,大礼堂的慈善晚会表演,每年参与五到六次校内活动,都给清华学生带来了艺术之美的享受,感受艺术体操的魅力所在。周小菁老师对艺术体操队的未来有美好的期许,她希望艺术体操队能够带动清华的女生们,更多地改善自己的型体、气质,有更多对美的追求。艺术体操队队员们继续像亲姐妹般和睦,给予彼此亲情般的温暖。

  • 010-62793001

  • webmaster@tsinghua.edu.cn

  •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

京ICP备15006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53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