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课程“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视角”:解读巴黎气候大会前夕的中国立场

2015.11.25

    供稿

    在线办

     

    创意

    映像设计组

     

    文字

    在线办

     

    图片

    任帅

     

    编审

    赵鑫、尹霞、张歌明、张铮

     

    设计

    王寅、张颖

     

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于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巴黎召开,想在大会召开前夕了解中国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立场吗?如何分析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如何对中国国家自主贡献(INDC)进行解读?这些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问题,现在都可以在清华大学最新推出的慕课(MOOC)课程“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视角”中得到回答。

“如果我们不在巴黎做出(将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决定,那么对于世界而言,这不仅仅意味着贻误时机,更意味着为时已晚。”今年9月,法国总统奥朗德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这番话让人印象深刻。随后,11月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法国总统奥朗德共同发表了《中法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方表示坚定支持法方办好巴黎气候大会。“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全人类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人类社会必须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挑战。”

10月29日,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院长何建坤教授,在录制慕课课程的专访环节时强调,“我们提出了积极的、有雄心的二氧化碳的减排目标和它的峰值目标,积极促进巴黎气候大会的成功。”

据悉,该课程将于11月23日在清华大学发起的“学堂在线”慕课平台及edX慕课平台同时面向全球开课,这也是中国首门登陆国际英文慕课平台的气候变化专题课程。该课程由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院长何建坤教授、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罗勇教授、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滕飞副教授、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张希良教授、热能工程系主任李政教授、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教授联合讲授。

在教学内容上,该课程结合教师的讲解、气候变化画面分析及动画等手段,详尽展示气候变化所蕴含的科学理论。此外,为了更好的阐述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中国对2020年后国际气候制度的立场以及中国国家自主贡献(INDC)的内容及其国际比较等问题,课程采用了实例演示和理论解释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在每讲后设置了教授专访环节。

11月16日,该课程在清华大学主楼举办了慕课媒体见面会,邀请到中国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高风、课程主讲教授何建坤等多名专家学者做主题报告,有针对性地为广大师生详解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视角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与大国责任。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

京ICP备15006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53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