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早期“四大建筑”

2015.05.29

    供稿

    映像设计组

    创意

    映像设计组

    文字

    白金蕾、张铮

    图片

    郭祥

    编审

    赵鑫、尹霞、张歌明、张铮

    设计

    王寅、张颖

     

众所周知,清华建校之初是一所留美预备学校。当时,两层高的“清华学堂”算是清华园里最高的建筑了。1913年,周诒春任清华学校校长后,提出逐步把清华过渡成一所独立大学的设想。为此,学校在1914年成立了“工程处”进行大规模校园建设。1916年至1920年,图书馆、体育馆、科学馆、大礼堂等清华历史上著名的“四大建筑”开始动工,成为此番建设的重要成果。

这批建筑由美国建筑师墨菲与号称“中国第一建筑师”的庄俊配合设计并监造而成。这四大建筑多为红砖青瓦、铜门钢窗,而且精雕的梁柱、恢宏的穹拱等欧式古典建筑的元素尽含其中,而且内部装修都极力欧美化,甚至许多建筑材料和内部设备也是舶来品。它们和清华学堂、同方部等组成了清华早期校园的主要建筑群,为校园中心区建设奠定了欧式的建筑风格,同时为学校发展成为独立大学奠定了物质基础,现在它们已经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它们也成为一代代清华人心中的殿堂。

图书馆为上下两层、第一期总面积2100多平方米,地面用软木、花石及玻璃铺就而成。据说,年少的钱伟长正是听了表哥所描述的图书馆里上下透光的玻璃地板,才立志报考清华大学的。早期的清华学生将泡图书馆称为“开矿”,杨绛先生说:“我在许多学校上过学,最爱的是清华大学;清华大学里,最爱图书馆。”

大礼堂有着罗马风格的穹隆主体,开敞的大跨结构,汉白玉的爱奥尼克柱式门廊,最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古罗马和古希腊艺术风格。大礼堂及前面的草坪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承担着开学毕业典礼、大型集会、报告、演讲等重要功能。今天大礼堂中悬挂的“人文日新”匾额从建成之日就悬挂于此,并在大礼堂每次整修时都被油漆一新。今天,这里仍是很多学生活动、电影放映的主要场地。

科学馆为三层建筑,总面积约3550平方米,暗红砖墙,灰色坡顶,大门上方刻有古英语“SCIENCE BVILDING”及“科学”。科学馆馆内设备相当先进,从1926年物理系及1929年清华理学院成立,一直到 1999年新理学大楼建成,物理系均以此处作为系馆,现仍为物理教学楼。到1931年时,馆内全部实验室约有仪器3000种、价值6万余元,是当时国内最先进的物理教学楼之一。这里曾经有很多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在此任教,也走出了众多数学和物理学大师,无愧中国现代科学的摇篮。

1919年,体育馆建成,其最初的名称是“罗斯福纪念馆”,馆外柱廊内镶嵌有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头像和纪念碑文,但其遗痕现已不可追寻。体育馆内设有先进的健身房、室内篮球场、手球场、80码的悬空跑道,使其成为当时全国乃至远东地区最好的体育馆。

当时的清华学校曾以“三好”学校而闻名,这“三好”指的是“校舍好、 英文好和体育好”。无论是在图书馆里的“开矿”,求增进知识才干;还是体育馆内的“斗牛”,以健壮身心体魄;亦或是在大草坪上开一场思维激荡的学生集会,这些都是深深铭刻在清华老校友心中的最美好回忆。

抗战期间,清华园沦陷于日军之手。四大建筑遭到野蛮破坏和大肆掠夺。抗战胜利后几经修复,加之近年来不断对其进行修缮,终复原貌;而且,四大建筑似乎早已褪去初建之时身上的欧美风格,和比邻的中式古典园林浑然天成为一体,成为最具清华印记的符号,凝结为今天清华的灵魂。当我们走进这些朴素庄重的建筑,仿佛在读一本穿越历史的无言的书,记载着同样屹立不倒的清华精神。

 

  • 010-62793001

  • webmaster@tsinghua.edu.cn

  •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

京ICP备15006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53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