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美林:做我的学生,要深入生活,做一个“杂家”

2015.12.09

    供稿

    美术学院

     

    创意

    映像设计组

     

    文字

    张铮

     

    图片

    李娜

     

    编审

    赵鑫、尹霞、张歌明、张铮

     

    设计

    王寅、张颖

在清华的历史上留着这样一段佳话:1929年夏,钱钟书高中毕业报考清华,数学只考了15分;而按照清华的招生规定,只要有一门课程不及格,就不予录取。他的数学考得这么差,应当说是一点儿希望都没有了。可是他的国文和英文成绩都是满分,当时的校长罗家伦看到这种情况,就决定打破常规,破格录取。有了这样一个决定,也才有了后来在清华园中如鱼得水,在学术上潜心笃行的钱钟书先生,造就了一代文化昆仑。

今天,标准化的考试制度已经施行多年,很多人都提出了批判意见:不同学科的人才培养有不同的规律,语数外这类公共课程的统一标准是否将很多类似钱钟书的偏才怪才拒之门外呢?清华大学也一直在探索如何构建更加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并通过自主招生等方式进行实践。2012年,清华有了第一个以专业成绩突出而免试英语的博士研究生陈楠,他的导师就是著名艺术家韩美林。

韩美林,出生于1936年,是我国当代艺术大师,在绘画、书法、雕塑、设计、陶瓷等诸多艺术领域造诣卓著,成就斐然,艺术风格鲜明,致力于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与民间艺术精髓,并与国际通行创作理念融汇,形成独具个性的艺术作品。他的艺术创作种类、数量颇丰,其中最为国内外艺术爱好者和普通民众熟知的设计作品,恐怕是与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航班一起遨游世界的“凤凰”标志、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那五个可爱的“福娃”了。就在2015年10月14日,韩美林刚刚正式被授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称号, 正是为了表彰他“长期以来用艺术推动和平、为促进中国高等艺术教育发展所作出的积极贡献”。他也是中国艺术界首位得此殊荣的人。

2011年,韩美林被聘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并担任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迄今已经招收了三名博士生;而陈楠就是韩美林老师在清华“带”的第一个博士生。之所以用“带”这个字眼,因为在韩美林看来,“学艺术的,哪能离得开动手实践?”韩美林分别指导他们完成在美术史论、现代陶艺及理论、以及设计学理论等方面的研究。更特别的是,这三位,都是在国内首开先河、以专业能力突出而免试英语。

之所以要求招收免试英语的博士生,这缘起于韩美林在参与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的一些感受:国内教育体制中过度重视外语而轻视专业的习气已成流弊,英语成为最重要的门槛,将众多有天赋的艺术青年挡在了学术深造的门外。面对人才培养制度的缺陷,韩美林多方奔走,积极呼吁改革陈弊、遵循教育规律、推动学术革新。同时,在全国两会期间,担任全国政协常委的他,还就人才培养制度改革提交了议案。

2012年,韩美林经过积极奔走和努力,在教育部、清华大学的全力支持下,第一次招收了因专业理论实践突出而免考外语的博士研究生,在学术界与社会上都产生了较大反响。区别于以往的教学方式,韩美林“带”博士生,会经常邀请学生来到自己的工作室,让他们观摩自己的创作,向他们讲解积累素材的方法。这种在学院教学中无法体验的学习经历,令学生们大大受益。在学习与毕业创作期间,几位博士生不止发表论文,还不断坚持艺术实践与创作,并与韩美林共同完成了多项国家级设计任务。

他带领学生们下乡,参加他持续近40年的“艺术大篷车”,到民间采风,汲取创作养分和灵感,因为“最美、最好的艺术在民间”。他告诉学生,“你们跟着我,首要是学习做一个杂家。现今的社会不再是‘专’的社会,‘专’很重要,但学习了解更多的艺术门类,杂糅更多的艺术形式,更重要。”他还进一步叮嘱学生:“做事先做人,明辨是非、立场坚定,是为人之道,也还是作为一个艺术家的立足点。如今的社会很浮躁,作为年轻人,你应该静下心来,在如何提高自己文化内涵和综合素养方面下功夫。只有具备了丰厚的文化积淀,一个‘匠才’才能转变成真正的‘大家’。”

  • 010-62793001

  • webmaster@tsinghua.edu.cn

  •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

京ICP备15006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53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