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焕钢:用知识的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015.12.02

    供稿

    映像设计组

     

    创意

    映像设计组

     

    采访&文字

    张智伟

     

    图片

    宋晨

     

    编审

    赵鑫、尹霞、张歌明、张铮


    设计

    王寅、张颖

     

2015年5月27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高校第九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正在进行,此时正是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的王焕钢老师讲授《运筹学》。临近尾声,讲得兴起的王老师出人意料地走下讲台,随机请了一位现场学生回答问题。要知道,现场的学生是一群并未接触过该学科的大学生,赛场气氛骤然紧张,但被问到的学生在稍作思考后却非常准确地回答出这个问题。

这一举动成为了王焕钢参赛的点睛之笔,他也被评为本次比赛的一等奖。事后,王焕钢表示这些都是自然流露,水到渠成。至今,王焕钢都记得他当年攻读博士时,导师反复强调的话,“知识要能讲得深入浅出,让任何人都能听懂。”

九年前,第一次登上讲台的王焕钢却是另一种状态:“自己讲得累,学生听得更累。”那个时候,给学生上课是他的负担,每逢有教学任务的学期,他总是忙得一塌糊涂;周二有课,前一周的周末就得准备讲课用的幻灯片。“幻灯片能不能做得花哨一点?可不可以再加一点动画?”王焕钢回忆道,“那个时候,备课都不在点子上,想改进教学却找不到门道。”

2008年,自动化系对《运筹学》进行了课程优化改革,从原来讲“知识如何应用”转变为讲“知识从何而来、如何发展”等更加深入和体系化的内容。通过改革,王焕钢感觉找到了改进教学的“门道”。

为了提高教学水平,王焕钢经常找机会听同样开设《运筹学》的王书宁老师授课,他说,“这是‘偷师’,还真‘偷学’了不少本事。”除了向老教师学,王焕钢也很乐意向学生学。有一次学生当堂打断了他对一个证明的讲解,提出了更好的证明思路,王焕钢并没有觉得尴尬,反而请学生上讲台讲解新证明方法,并在课后把学生的方法整理出来,以便能讲给下一届学生。

“首先我要对上一届学生感到抱歉,因为我今年的课会比去年讲得更清楚一些。”每学期,王焕钢都以这样一句话开始课程,“心里总是抱着去年没有讲好的遗憾,总在不断改进。”遇到学生理解不深的知识点,他总是挂在心上。有一次,王焕钢在为自己指导的研究生解释毕业转档案的时候,突然意识到谚语“英雄不问出处”不就是《运筹学》教学中重要知识点“马尔可夫性”的本质吗!王焕钢兴奋地说,“这种感觉太美妙了,只要心里挂念着教学,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迸出灵感来,把知识点讲解得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几年下来,王焕钢先后获得了清华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清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在他看来,参加比赛是一次教学能力的提升。通过观摩其他教师授课、向指导教师请教,王焕钢渐渐感受到,好的课堂教学不是精彩的表演,而是通过揭示知识的美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他总会把科研中遇到的新发现带进课堂,融入教学中,“您讲的很多内容为什么在教材上和网络上都找不到”,很多学生会这样问他,这些内容很多是王焕钢在科研中发现的。有一次,他偶然知道了对运筹学有深入研究的中科院院士袁亚湘来清华做讲座,便跑去和袁院士交流,没过几天,王焕钢将交流中的收获带到了课堂上。

现在,王老师仍旧会在讲课用的幻灯片上下功夫,每年都要修改至少五分之一的内容,只不过,他不再重视幻灯片的形式,而是将最新的讲法、最新的发现添加进去。教学对于他来说,也成为了“一种享受”,“就好像累了一天,能到户外运动一下那样放松。”

  • 010-62793001

  • webmaster@tsinghua.edu.cn

  •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

京ICP备15006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53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