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代文明精粹特展:黄土地上的华夏之华

2021.11.23

      文字

      王鲁彬


      图片设计

      梁晨


      编审

      刘蔚如   周襄楠

      张歌明   张莉


      栏目统筹

      周襄楠  贺茂藤

山西省,简称晋,地处华夏九州中原腹地,这块为母亲河所怀抱的黄土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孕育了灿烂多样的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涵养地,又因其相对封闭的特殊地形,拥有着全国首屈一指的文物保有水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基因库。2021年,山西文物走进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300余件精品,向观者讲述横跨旧石器晚期至明代万年时空的悠长历史。

“华夏之华——山西古代文明精粹”特展于10月8日开幕,预计持续4个月。进入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迎面便是巨大的导览海报。展览位于四层,展区内仅设置了必要的展品照明灯具,在一片幽暗之中,参观者被带入灯下明暗流转的历史之中。背景墙上的山西省地形图和导言背后,所有展品依据历史断代或自身特点,被分为六个单元进行陈列展示,分别是文德幽明、瑞节信玉、道生器成、万流归一、汉唐奇迹、画妙通神。展品背后常配有图画与文字说明,进行着详实的介绍与导引。

文德幽明指向华夏文明的史前阶段,山西境内史前文化遗存丰富,陶寺文化时期的釜灶、西阴文化的彩陶器等生产、礼乐活动遗存,记录着中原文明原始的生产活动与信仰。瑞节信玉,关键词是“玉”,这一部分的展品是新时代晚期至商周时代的玉礼,玉器是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亦有着重要的文化内涵,是当时社会礼节符信的载体。道生器成部分则展出了大量青铜器,中国古人认为器形物而成,器成而道生,这些青铜器的存在就是两周时期华夏礼制建立的物证。万流归一是本场展览最为复杂而重要的一个单元,山西作为自古以来多民族、多文化的融合之地,涵养了人文荟萃、丰富多样的文化内容,汉代至明清各个朝代的代表性文物,从西汉雁鱼铜灯到北魏彩绘佛像石棺板,再到辽时期的云凤纹金靴和琉璃鸱吻、明代的绢画,以丰富的材质与色彩提供了历史上民族融合与互动历程的动人叙述。最后,汉唐奇迹与画妙通神两个单元分别以雕塑文物与绘画作品,展示了汉唐时期雕塑造型艺术的惊艳转化与更广阔时间跨度上隆盛昌明的绘画艺术。

“华夏之华”命名灵感来自汉字“华”的丰富内涵。其一,华,花也,寓意美好。其二,华,精华,意指华夏文明的精华。其三,先秦《书·舜典》载“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协于帝”,汉人孔安国为其作传,云“华,谓文德。言其光文重合于尧,俱圣明。”即华就是文德,寓指华夏文明悠久的礼乐文教传统。这个名字正恰如其分,特展正是以古老黄土地上的文明精粹,向每位来访者展示着华夏文明的灿烂美好与礼乐文德的文化魅力。

  • 010-62793001

  • webmaster@tsinghua.edu.cn

  •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

京ICP备15006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53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