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讲堂:用理性架起桥梁

2020.03.17

      素材提供

      教务处


      文字

      彭欣怡


      图片设计

      梁晨


      编审
      许亮   程曦   张歌明   张莉


      栏目统筹
      程曦


“春风化雨乐未央,行健不息须自强”。校歌里的这句歌词,每每成为清寒岁月里最温暖的声音,回响在清华人耳畔。

几乎与学校研究春季学期教学安排调整同时,“春风讲堂”的设想在教务部门中悄然萌动。年节未尽,病毒已来,如何用通识和理性的力量帮助清华师生乃至社会大众科学认识疫情,心系当今社会,胸怀浩瀚长河?

经过精心筹备,由清华大学教务处主办,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学堂在线协办的“春风讲堂”于2月20日在雨课堂登陆首讲,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教授解读“中国应急管理的现代化之路”。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春风讲堂”系列讲座已经完成七讲,历史系教授仲伟民、药学院院长丁胜、医学院教授张林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陈劲、高等研究院双聘教授沈向洋、电机系教授于歆杰先后登台,线上开讲,以清华的大家之言,为众人心中注入一泓清泉。

以大家之言提供智慧

“春风讲堂”系列讲座约请校内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登上讲台,回顾历史经验中的疫情挑战,共论人类应对方略。讲座从师生的普遍关切出发,采用不同学科视角,征文考献,述往思来,为师生积极理性应对疫情提供知识智慧。

“春风讲堂”以雨课堂形式面向全校师生直播,旨在使清华学子不仅具备临危不乱、从容应对的勇气,更具有古今贯通、博学中西的“全人”通识素养。讲座还通过清华大学官方微博、抖音号、快手号、B站号、百家号、新华网客户端、央视频等平台同步对外直播。

在老师们看来,“春风”既是“春风似剪刀”的力量,剪除病毒滋生的余孽;也是“润物细无声”的温情,化作滋润人心的甘霖;还是高挥春秋笔的气度,在历史的语境中体认当下的世界与国族。“春风讲堂”恰是源自清华人对于“春风化雨”“自强不息”的重新阐释。

从不同视角解疑答惑

教授们以史为鉴,求知更替。

薛澜中肯地指出,要保持对大自然的敬畏,风险永远走在人类进步的前面,任何时候都不能麻痹大意;同时,我们要正确认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从应急事件中吸取教训,改变社会心态,从追究个人责任到分析系统偏差和机制失灵,把学习到的经验教训转变成为系统进步的推进器。薛澜表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正是为了应对中国乃至全球遭遇的一次次重大危机和挑战,而每一次突发事件都是改进应急体系的最好机会。在公共卫生领域,疫病传播的凛冬也不断催生与完善这一体系的完成。有效的应急管理政策,正如凛冬中的春风,化雨融冰、薰然解愠。

仲伟民则从历史学家的视角,就瘟疫如何影响世界历史进程以及历史上的瘟疫对今天的启发进行了解读。他指出,从历史上看,疫灾是人类灾害链网中的顶级灾害,并可能是与人类共始终的永恒灾害。疾疫史研究应该成为跨学科研究的重要领域,我们应该认真从历史和科学两个层面进行总结和反思。面对瘟疫,需要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共同参与,我们应加强科学预防和建立现代卫生观念,这也是现代化建设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教授们也着眼庙堂之高和江湖之远,心系民生教育。

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陈劲带来了题为“创新与反贫困”的演讲,从消除贫困的重要性、反贫困研究的基本范式、依靠创新实现反贫困的三个范式和创新反贫困的展望四个方面展开,介绍了运用创新在世界各国实现反贫困的经验以及创新实现反贫困的中国道路。

电机系教授于歆杰则带来了一场生动的在线教学讲解和互动演示。他以“如何以高质量在线教学应对高校疫情防控大考”为题,从理念、工具和教学法三个层面,介绍了清华大学在大规模实时交互式在线教学模式上的思路、举措与成效,并探讨了新冠肺炎疫情结束后,我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在线教学领域可能出现的新发展和新机遇。

教授们还尝试致知生命之理、求索未达之路,既介绍了前沿研究与疫情防控的结合,也描绘了一个更为辽远的星空。

作为药学领域的科学家,丁胜教授的讲座“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研发”与现实需求紧密结合,阐释了新药研发的理念、科学依据、常用手段和规律。丁胜指出,新药研发是一条漫长的荆棘之路,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研发(包括临床试验)也是一套完整而严谨的科研体系,背后有其自身特定的科学规律和严密逻辑作为支撑。科研人员需同时做好短期和中长期考虑。

高等研究院双聘教授沈向洋在大洋彼岸的西雅图带来题为“如何设计和构建负责任的AI”(Engineering Responsible AI)”的报告。沈向洋分析了如何恰当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应对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从而更好地引领人工智能未来的创新和发展。

在题为“新冠病毒的暴发对人类社会的警示”的报告中,张林琦教授通过对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回顾分析,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病毒的生命学特征、传播特点和流行趋势,与人体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在药物、抗体和疫苗研发中的最新进展、重点和难点。

担桥梁之责继往开来

直至“春风讲堂”系列讲座第七讲,讲座在各平台的总在线观看人数突破60万。在网络平台的直播评论中,多见听众积极的互动反馈和“受益匪浅”等话语。疫情隔人不隔心,“春风讲堂”不仅体现了清华人的社会责任的担当,也架起了来自清华的理性声音与社会民众关切的桥梁。

时光如流,我们带着对当下的思考奔向未来,而身后是历史辗过的车辙。“我们希望,知识的理性和行动的勇气,终将如春风驱散笼罩大地的阴霾;而百年的清华,期待在春和景明之日迎接学子归来。”通过“春风讲堂”,我们咫尺千里,思接千载,立足创新,共克时艰。在世间百态和社会纷扰中,理性的话语传递着“春天终会来临”的坚定信念。

此时的清华园中,春天的花朵,比往年开得更早了一些。


  • 010-62793001

  • webmaster@tsinghua.edu.cn

  •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

京ICP备15006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53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