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学院钟毅团队:寻找调控遗忘机制的“神奇钥匙”

2018.01.11

    供稿

    生命学院

     

    创意

    映像设计组

     

    文字

    胡颖

     

    图片

    李娜

     

    编审

    卢小兵、程曦

    张歌明、张莉

     

    栏目统筹

    程曦

     

    编辑

    高原

     

终其一生,人类都在与遗忘作斗争。早在一百多年前,德国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就绘制了人类记忆的遗忘曲线,结果表明约70%的记忆会在学习完成后的几小时内被忘记。你可能会想,为什么要忘掉这么多记忆?难道所有事情都记得不是更好吗?又或者,既然要忘掉这些记忆,又为什么要花费好几个小时?难道一瞬间忘记不是更有效率吗?

日前,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支持项目“遗忘的功能和机制研究”进行了结题报告。清华大学的研究者获得了多个原创性发现,调控遗忘机制的基因及其引发的细胞通路的发现就是其中之一。简言之,研究找到了调控遗忘机制的“神奇钥匙”。

课题负责人、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钟毅教授认为,遗忘是生物在千万年的进化过程当中产生的精细机制。他说:“我们猜测,短期记忆的存储空间有限。为了接纳更多新的记忆,生物进化出了主动遗忘的机制。”简言之,就是大脑缓存不够,为了接受更多有用的信息,要让调用区足够宽敞。钟毅介绍说:“我们发现学习过程自身会激活Rac1蛋白介导的遗忘‘开关’,能够主动调控短期记忆的遗忘。”这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生物常常在几小时内就快速地丢失很多记忆。钟毅还介绍了一种独立于Rac1主动遗忘机制的记忆调控机制:“我们最新的发现表明,学习过程还会激活一个记忆保护机制,可以有效保护短时程记忆,以抵抗一些意外的感觉刺激干扰导致的记忆过快丢失。同时操控这种保护机制以及Rac1遗忘机制,可以在数个小时内完全阻断记忆的丢失,实现记忆的‘零遗忘’。”这个新发现的短期记忆保护机制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记忆不是瞬间灾难性遗忘,而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过程。

过去学界普遍认为,学习仅促发了记忆。而新的研究则表明,学习至少还促发了两件事:一是激活了主动遗忘的通路,抹掉记忆以留取足够存储空间;二是激活主动记忆保护通路,加强记忆稳定性,防止记忆意外丢失。这是一个周到的记忆维护机制,它保护着大脑在复杂环境中免受认知的过度冲击和意外因素造成的破坏性干扰。一旦平衡被打破,将出现认知方面的疾病。

探明了短时记忆与遗忘的机制,科学家们因此获得了调控遗忘机制的“钥匙”,进而寻找到治疗脑疾病的方法。“我们常见的自闭症动物模型因为不能正常激活Rac1,而无法启动主动遗忘机制,使得社会交往、认知灵活性等受损。”钟毅解释说,自闭症是“忘不了”,使得新的记忆没有空间存储;而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是遗忘机制太活跃,忘得太快,导致记忆快速丢失。在老年痴呆的治疗方面,课题组也取得了进展。“我们设计出了药物,能够抑制Rac1的活性,在果蝇和小鼠的身上做实验,已经证明可以减缓老年痴呆症症状。”钟毅表示。

总的来说,这些新发现增加了我们对于遗忘本身的理解,对困扰人类的多种记忆相关疾病也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

 

  • 010-62793001

  • webmaster@tsinghua.edu.cn

  •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

京ICP备15006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53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