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心理健康研究中心:打造大数据下的智能“辅导员”

2018.03.14

    供稿

    计算机系

     

    创意

    映像设计组

     

    文字

    杨鹏成

     

    图片

    赵存存、李娜

     

    摄影

    孟珍

     

    编审

    卢小兵、程曦

    张歌明、张莉

     

    栏目统筹

    程曦

     

    编辑

    程曦

     

     

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心理压力日益增长,这一压力不仅仅是青春期这一特殊时期的普遍现象,也是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竞争愈加激烈带来的必然产物。过多的压力很容易引起心理健康问题,当压力超出承受能力,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时,青少年很可能会转而通过伤害自己或者伤害他人来释放压力,甚至成为违法犯罪的诱因。

针对青少年心理压力日趋严重且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疏导的问题,清华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于2015年8月成立计算心理健康研究中心,从事青少年心理健康大数据管理与服务研究。

“现在的社交媒体是人们表达自己情感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大数据与青少年的日常行为表现,实时感知、预测、预警青少年心理压力,从压力源头上及时给予针对性支持与帮助,在问题发生的早期进行排解,避免问题的扩大化、蔓延化。”中心负责人冯铃教授解释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2013年起,冯铃教授就带领团队开始进行相关理论研究,发表了若干篇研究论文。至今,研究中心已经建立起“早期检测、针对性疏导”一系列青少年心理问题解决机制。

在坚实的理论研究支持下,研究中心开发出了“清华帮”“学长说”“好心情”“心分享”等手机应用,通过互帮互助、阅读推荐、健康生活、心情分享等多种方式,为用户可能到来的压力增长提供及时引导。这些手机应用完全由研究中心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研发完成,充分显示了清华学生的创意和追求卓越的精神,后续的编程提升也一并融入到课堂教学实践环节中。

研究中心的工作是信息技术和心理健康两个学科间交叉研究的尝试,属于国内外首创。该研究得到了清华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的大力支持,还被纳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就像《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那本书说的,停在这一端都是天才,跨过去了,天才就变成了疯子。”研究中心的负责人冯铃教授作了形象的比喻。“我们的任务是打造一个大数据下的智能‘辅导员’,陪伴青少年成长,让他们向着身心健康的方向发展。”

 

  • 010-62793001

  • webmaster@tsinghua.edu.cn

  •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

京ICP备15006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53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