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最早的图书馆:梦开始的地方

2017.11.24

    供稿

    映像设计组

     

    创意

    映像设计组

     

    文字

    拜喆喆

     

    图片

    李娜

     

    编审

    卢小兵、程曦

    张歌明、张莉

     

    栏目统筹

    程曦

     

    编辑

    赵姝婧

     

每当回忆起负笈清华的光阴,清华人总不由地深情提及图书馆。现在的清华图书馆是一个新老建筑完美衔接的楼群,其老馆之东翼即是清华最早的图书馆。

在清华学校建校初期,清华学堂大楼北面平房中曾有一个仅三间房的图书室。1913年,周诒春校长提出把清华改办成独立大学,后兴建包括图书馆在内的四大建筑。当时的清华人把新建的图书馆称为“大图书馆”,它建于1916年~1919年间,建筑面积2114.4平方米。拾级而上迈入大铜门,眼前是宽敞明亮的大厅,进入后面的书库,深邃宁静,缥缃盈架。如今,这里依旧是清华学生自习的好去处和毕业留影不可错过的一站。

除了建筑风格,大图书馆的管理也十分先进。首任图书馆主任戴超(字志骞)曾在纽约州立图书馆专科学校进修,他和一批接受过相关专业教育的工作人员为图书馆的早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图书馆于1930年~1931年间进行了扩建,形成了后来老馆之中部大厅和西翼。由杨廷宝(1921届校友,与梁思成一起被誉为“南杨北梁”)设计,建筑面积5588.56平方米。扩建部分与原有者浑然一体,很难看出是先后建造的,被公认为扩建工程中的杰作。

20世纪30年代的清华园,是“天堂应是图书馆模样”的最好注解。学生除了阅读专业书籍,更多的时候是在博览群书。杨绛先生(1933级研究生)在《我爱清华图书馆》中讲到:“我在许多学校上过学,最爱的是清华大学;清华大学里,最爱清华图书馆。”文学大师钱钟书(1933届)曾立下“横扫图书馆”的志愿,图书借阅卡上几乎必有他的名字。厚积薄发使得他的巨著《管锥编》出版,震动学术界,而其参考书目竟多达万种。与钱老同届的著名作家曹禺也几乎读遍了馆中有关戏剧的图书,年仅23岁的研究生曹禺在“西文阅览室大厅的东北边,靠近借书台的长桌”上写出了第一部中国式的话剧剧本《雷雨》。

清华图书馆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清华学子。它经历着不断的完善和扩建,变迁中永远不变的是开馆前门口那长长的、悄然无声的队伍,不变的是清华学子一以贯之的勤奋与好学。

 

  • 010-62793001

  • webmaster@tsinghua.edu.cn

  •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

京ICP备15006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53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