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交流时间:营造更有温度的校园文化

2017.05.17

    供稿

    映像设计组

     

    创意

    映像设计组

     

    原作者

    李婧

     

    改写

    方之澜

     

    图片

    梁晨

     

    编审

    卢小兵、程曦

    张歌明、张莉

     

    栏目统筹

    程曦

     

    编辑

    曲田

“钱老师,您认为女性在科研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和挑战?”“钱老师,在面临两难选择时,更应该听取别人的意见,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学生们一连串“犀利”的问题,让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钱易一向安静的办公室顿时热闹起来。4月10日下午,11名学生来到钱易的“开放交流时间”,请师长分享人生阅历、传道授业解惑。原定一小时的交流时间最后延长至两个多小时,同学们仍意犹未尽。

相似的场景发生在大约半个月前,校长邱勇、校党委书记陈旭分别首次开设“开放交流时间”(Open Office Hour),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大家围桌而坐,聊校园生活和建设,谈学习和科研感受,现场气氛热烈而活跃。同学们纷纷表示,老师们定期留出开放交流时间给全校同学,是让大家感觉“很棒”的一件事,在同学们心目中留下了向自己信任、敬爱的师长请教的美好记忆。

“开放交流时间”是清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新举措之一。为建立有温度的校园文化,强化师生互动,促进跨学科交流,学校制定了《清华大学开放交流时间制度》,教师公布可以开放交流的时间和地点,全校学生都可在此时间到约定的地点与其交流。3月12日,学校发布《关于开展“开放交流时间”的通知》,附上全校48个院系和单位、1614位教师的开放时间安排表。

随着活动的展开,开放交流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一对一答疑、微沙龙、座谈讨论纷纷“出炉”;办公室、教室、校内咖啡厅,都能看到师生交流的身影;课程答疑、专业指导、出国计划、时事热点、人生选择、个人感情……学生们不仅收获了学术建议,还能听师长们讲故事、聊生活,倾心相谈。

在这样的交流活动中,学生和老师都收获颇丰。清华大学历史系学生张铭雨说自己是“开放交流时间”的受益者——在一周内与3位不同专业的老师交流课题,对交叉学科的推进研究帮助很大。社会学系教师严飞认为,通过开放交流,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更有机会接触到自己领域以外的学术思想和观点,共同交流碰撞,保持更旺盛的学术生命力和活力。材料学院教授李正操的话代表了很多教师的心声:“期待下一次‘开放交流时间’的到来,像等候朋友一样等待学生敲响办公室的房门。”

  • 010-62793001

  • webmaster@tsinghua.edu.cn

  •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

京ICP备15006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53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