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名人名言之周诒春:维能耐劳忍苦,斯能建功立业

2017.01.20

    供稿

    映像设计组

     

    创意

    映像设计组

     

    改编

    冯婉婷

     

    图片

    霍巍、郭祥

     

    编审

    赵鑫、尹霞、张歌明、张莉


    设计

    王寅、张颖、郭洁

“维能耐劳忍苦,斯能建功立业,贪安好逸者无济于社会也。”上世纪之初建校的清华曾在社会上有“贵族学校”之称,为了树立勤俭朴实的风气,周诒春担任清华第二任校长后常常用这句话来教导清华的学生,告诉学生们应以课业为重,不追求物质享受。

周诒春,字寄梅,1883年12月29日生于湖北汉口;1907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后赴美入威斯康辛、耶鲁等校学习教育、心理等专业;曾参与颜惠庆主编的我国第一部《英汉大字典》的工作。1913年10月至1918年1月,周诒春担任清华校长。在任期间,他积极推行完全人格之教育,实行严格管理,改革留美学生选拔机制,提出向完全大学过渡,许多优良传统在此时期奠基,使清华学校稳步发展。

为了让学生养成勤俭朴实的优良风气,在当时的清华,学生身上不许带钱,钱要存在学校银行里,平常的零用钱可以存少许在身上;但花费每分钱都要记明细账,月底结算完要呈送斋务室,备核盖印后发还。在周诒春的身体力行与严格管理下,清华学生逐步养成勤奋勤俭、朴实无华的风气。当时社会人士均认为,蓝布衫及粗布鞋乃清华学生的制服。有校友回忆,当时清华校内全体布衣布鞋,无一例外,即便达官富贾之子弟,在校园内亦绝不敢公然衣着华服,成为一种风气,人人严格遵守。

清华在成立之后,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快速成为了国内著名的高等学府,这与早期几任校长的辛勤耕耘密不可分。其中,周诒春在学生德育工作方面的贡献尤多。他为人威严方正,不因循苟安,在德育工作方面以身作则。周诒春极力提倡德、智、体三育并举,在清华推行“造就完全人格之教育”,鼓励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成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国家公民。他一直强调,清华学生既受特别权利,当奋发有为,力戒虚骄自大、贪安好逸;当群策群力,同气同声,以挽救国家。他在鼓励学生养成勤俭勤奋的好习惯的同时,极力提倡团体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着眼于大体,不谋小团体利益的集体精神与合作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拥有良好的社会公德与团结协作精神。

在周诒春的极力倡导和以身作则下,清华学生逐渐树立了勤勉勤俭的良好风气。正是因为校风朴实,学生用功勤奋、全面发展,社会各界子弟均视能在清华读书为荣。清华逐渐发展成为中国高等学校中的新军,并在经历了百年发展之后成为当今世界著名高校之一。这些都离不开当年奠定的巩固基础和与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维能耐劳忍苦,斯能建功立业,这是多年来清华培育出的同学们引以为豪的清华精神,也将成为更多清华人未来发展的准则之一。

注:本文改编自《周诒春:维能耐劳忍苦,斯能建功立业》(原作者:金富军,载于2008年4月21日清华新闻网)。

自1月13日至2月17日,清华映像栏目进入假期运行,每周更新一期。

  • 010-62793001

  • webmaster@tsinghua.edu.cn

  •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

京ICP备15006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53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