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胜任力课程——走在“一带一路”上的课堂

2017.10.09

    供稿

    映像设计组

     

    创意

    映像设计组

     

    文字

    左烜晅

     

    图片

    宋晨

     

    编审

    卢小兵、程曦

    张歌明、张莉

     

    栏目统筹

    程曦

     

    编辑

    曲田

     

今年暑假,来自清华大学的38名师生以新开设的“全球胜任力海外实践课程”为依托,分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丝路新探”海外社会实践项目,在伊朗、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柬埔寨4个国家开启学习与探索之旅。

“丝路新探”是清华大学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的海外社会实践项目,属于新开设的“全球胜任力海外实践课程”,参与学生可获得3学分、96学时的课程认定。

今年暑假,该项目从全校报名的300余名同学中,选出35名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涵盖文理工科等10余个学科,在新闻与传播学院胡钰教授、公共管理学院楚树龙教授、医学院程峰教授的分别带领下,赴伊朗、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柬埔寨开展调研。

随着经济影响力的与日俱增,中国元素在中亚地区随处可见。

在伊朗的伊玛目广场上,一位给自己取名叫“马云”的当地人,用汉语招呼人们到店里欣赏传统的波斯地毯。他说:“我在中国南昌学习过汉语,想成为和马云一样的大企业家!”

今年5月,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二十国青年将移动支付、高铁、电子商共享单车评为中国改变当代世界的四样“法宝”。“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再也不是千百年前的丝绸与茶叶,而是涵盖硬件基础设施、网络信息服务、便捷互惠生活的新生活方式。”看到伊朗沿街店铺挂出的支付宝二维码、汉语广告牌,经管学院学生惠泽华感慨道。

除了“新四大发明”,此行的支队长、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万宁宁对街头巷尾的中国企业标志印象深刻:“华为、海尔、中兴、中石油等标志随处可见;阿斯塔纳世博会的中国馆外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超市里有从中国大量进口的糕点糖果等,这些都是我来之前没有想到的!”

“我希望同学们掌握真正的全球视野而不仅是欧美视野,掌握真诚的跨文化尊重而不是对弱者俯视、对强者仰视的跨文化摇摆。也正因如此,我希望同学们用自己的脚来丈量世界的土地、用自己的眼来观察世界的真实。”伊朗支队带队教师、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胡钰总结本次课程时说。

伟大的文明各有不同却又殊途同归,而文化的相互交流与理解是提升其他一切交往的文化根基。让学生们走出校园、走出国门,引导他们培养全球视野、坚定中国立场、树立清华观点,这正是“丝路新探”海外社会实践项目的主旨。

 

  • 010-62793001

  • webmaster@tsinghua.edu.cn

  •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

京ICP备15006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53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