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约翰故居:体育,从庭院出发

2017.05.19

    供稿

    映像设计组

     

    创意

    映像设计组

     

    文字

    梁乐萌

     

    图片

    梁晨

     

    编审

    卢小兵、程曦

    张歌明、张莉

     

    栏目统筹

    程曦

     

    编辑

    赵姝婧

在清华二校门与邮局之间,道路东侧是一处不高的四合院,青瓦灰墙,悠闲的老人或好奇的游客经常三三两两从墙根下走过。这就是照澜院16号,现为清华大学纪念品服务部。然而,它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马约翰教授故居。

马约翰是我国近代著名体育教育家。1914年,31岁的马约翰来到清华任教,一直到83岁高龄去世,马老将50余年的光阴投注于清华的体育事业,清华浓厚的体育传统自他而起。如今,全校性体育赛事“马约翰杯”依然因他命名。

1914年秋天,马约翰应聘到清华任教,成为照澜院16号的主人。初到清华,马约翰教授英文、化学,却出于对体育事业的挚爱转而教授被时人轻视的体育课。他要求清华学子“不仅念书要好,体育也要好;功课要棒,身体也要棒”。规定体育为4年的必修课,不及格或缺课8次不能毕业或出洋。日后的文学教授吴宓在校读书时,就曾因跳远不及格被马老“扣留”,半年后补试及格方准予出国。

马老以身作则,坚持运动,鼓励大家不必抱怨房子太小,利用一切空间锻炼。照澜院16号庭院成为他早晚习武操练的园地。他早上6点起床,先在院子里做一套自编徒手操,再练太极拳和太极剑,晚上临睡前还到室外做深呼吸以提高睡眠质量。直到80岁高龄,他仍然体力充沛,白天工作八小时,夜晚学习两小时。

照澜院16号不仅是马老运动的场所,还是历史时刻的见证。痛感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体育道德低下,马老把清华、北大、燕京、辅仁、师大5所大学的体育教师请到照澜院家中,商定成立“五大学体育组织”,共同培养优良的体育风气。解放前夕,北平许多体育教师听信“共产党不要体育”的谣言心怀疑虑。马约翰反复劝说来到家中、忧心忡忡的教师们,打消了他们的怀疑,坚定了大家的信念。

1952年院系调整后,马约翰迁居胜因院31号,新居来访者与求教信仍是不断。而马老总抽出时间回信,详细传授自己的运动经验。每星期,马老都会到机关、学校、工厂作报告,反复讲解运动的意义,具体讲述锻炼身体的方法,往往讲到深夜才回到清华的家中。“我要献出全部精力,为发展祖国的体育事业而奋斗!”马老说。

如今,照澜院16号内出售着琳琅满目的纪念品,而房屋本身亦是对马老、对清华百年体育事业深沉的纪念。

  • 010-62793001

  • webmaster@tsinghua.edu.cn

  •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

京ICP备15006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53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