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枫辅导员奖获奖者刘沣漪:做学生的“好家长”

2016.03.16

    供稿

    核研院

     

    创意

    映像设计组

     

    采访&文字

    白金蕾

     

    图片

    陈稳杰

     

    编审

    赵鑫、尹霞、张歌明、张铮

     

    设计

    王寅、张颖

     

采访过程中刘沣漪老师给我们的印象就是温暖,就像春天一样的感觉,一种润物无声的温暖,流淌在她的话语间、传递在她的表情中、更多的表现在她站在同学们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的心坎儿里。

在刘老师眼里,辅导员的工作是个“良心活儿”:“普通的工作中可以划分责任,但辅导员工作面对学生,是永远不能拒绝的。学生们会占用你的精力和资源,会很让你挂心,这些事情可能和你的个人发展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在工作绩效中也没法体现。但如果你想做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这些‘无用功’都是需要去做的。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们成长。”

在生活中,刘沣漪是一位好母亲;在工作中,她就成了同学们眼中的“好家长”。核研院的学生们不论大事小情,最先想到的总是刘老师。“有一次,我们的学生和其他院系的学生发生了摩擦。这时候,我就需要代表我院这位同学的‘家长’,跟对方的‘父母亲’面对面,甚至陪着对方的孩子去医院检查。有几位同学遇到了心理问题,也都是我带他们去看医生的。”在清华,辅导员就是跟同学们贴得最近的人,是给予他们悉心照料的、最值得信赖的“家长”。

在刘沣漪心里,要做一个好“家长”,不仅仅是给予关爱那么简单,还需要懂教育、会教育。这几年业余时间,刘老师抽时间旁听心理学课程,大量阅读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书籍,希望能借此了解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并在了解规律的基础上做到因材施教。刘老师说:“跟这些90后,重要的是平等的交流。”

面对千头万绪的辅导员工作,刘老师很重视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努力让这些“小助手”来分担自己的工作,既锻炼了学生干部,也实现了同学们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她说:“在这些学生干部身上,你能看到理想和信念的东西,看到他们对自我的要求和约束,这些都是很让我吃惊的,这也会反过来激励我。”同时,刘老师还把很多工作,例如就业引导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等,都落实到班集体当中,依托班集体的力量完成。“班集体建设做好了,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因为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和一个互相关爱的班级氛围,对个体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刘老师如是说。她给新生组织班集体联欢会,选择在核研院具有光荣传统的实践基地开展新生教育,很快就给同学们建立了对新班集体的归属感。

清华辅导员的特色是“双肩挑”。刘沣漪老师坦言,自己还在努力平衡“双肩挑”的压力,“我确实觉得‘双肩挑’的压力真的是很大,尤其是学生工作有时候会让你陷进去,学生的事情有时候就是会让你放不下。”

  • 010-62793001

  • webmaster@tsinghua.edu.cn

  •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

京ICP备15006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53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