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报亭里的十三载

2016.03.29

    供稿

    新闻学院

     

    创意

    映像设计组

     

    改编

    张铮

     

    图片

    宋晨、霍巍

     

    编审

    赵鑫、尹霞、张歌明、张铮


    设计

    王寅、张颖

     

初冬的紫荆报亭里传出动听的音乐旋律,邹高峰一边跟着调子哼唱,一边用手机浏览着腾讯新闻首页。他是清华大学紫荆报亭的老板,从2002年来清华开始,已经在园子里度过了十多年。有人说十多年待在小报亭里的生活单调无趣,但是他却不这么认为。有人光顾时,和顾客开开玩笑;顾客少的时候,他就在小亭子里听听歌看看书,日子简单而快乐。

邹高峰是湖南娄底新化县人,大脸盘,小眼睛,说话带着一口浓浓的湖南口音。他出生于1963年,在1978年高考落榜后,先后在很多行业打拼,最终也回归到维修打印复印机上。在跑遍大半个中国后,他辗转来到北京,在很多大学开过打印复印店后,落脚清华开起了报亭。他说自己早就不“漂”了,更多的是“定”:“现在我这个年龄也闯不动了。报亭的工作不算赚钱,但是也不累,适合老年人。”

其实,老邹是一个很愿意尝鲜、很喜欢学习的人。做维修时,他喜欢去新的城市,适应新的环境,也常常去书店里学习理论知识,以提高自己的维修水平;后来他曾自学Photoshop、大学语文、矩阵、C++语言等许多大学课程,也把报刊亭里的书都翻遍,“报刊亭里的书我都看过,不过我学习的东西更多的是一些实用的知识。”

作为学校设立的爱心报亭,邹高峰负责的报亭是校内勤工助学的定向工作点之一,因此常有同学课余时间的时候在报刊亭勤工助学,他们在报刊亭工作的过程中也渐渐和老邹熟识。大家都说,这位“老板”特点是“好学、幽默”。曾在这里勤工助学一年多的田鹏说:“老板很聪明,很好学,还很喜欢创新,他是学校四个报亭里第一个开通支付宝支付的,也开了报亭的微店,他很有商业头脑。”凭着自己的努力,老邹现在基本上可以和来买东西的外国留学生顺利交流了,一句娴熟的“China Mobile or Unicom?”就打开了话匣子。老邹的幽默更多是他乐天知命的达观性格的体现。和顾客们开开玩笑,打趣前来买东西的小情侣……笑起来的老邹眼睛眯成了一条线,周围的人都会被他的开朗的哈哈大笑感染。

在清华待了十多年后,老邹对园子里的人和事有了难以割舍的喜爱。“当年我来的时候还没紫荆公寓呢,这儿就是一臭水沟,”邹高峰说。这些年来清华的设施越来越齐全,环境越来越好,他打心眼儿里喜欢这个“公园式的校园”。“校园里的环境很单纯,”邹高峰说,比起年轻时在社会中摸爬滚打,现在上了年纪的他更愿意在美丽简单的大学校园里过着自己的小日子,“虽然挣得不如以前多,但生活还是很满足的。”说罢他又哈哈地笑了,眉宇间依旧带着一份开朗,一如他笑对过往十多年的困难与不易,一如他留给园子里来来往往的人们的最深印象,乐天与知足。

注:本文改编自《紫荆报亭里的十三载》(作者:寇纪美等,刊于《清新时报》2015年12月21日)。

  • 010-62793001

  • webmaster@tsinghua.edu.cn

  •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

京ICP备15006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53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