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花开:生活就是舞台

2014.03.18
    • 供稿 映像设计组
    • 创意 映像设计组
    • 文字 田扶摇
    • 图片 宋晨
    • 编审 赵鑫、尹霞、吴琼
    • 设计 张颖、王寅

  本文作者为新闻学院2011级本科生田扶摇,在《马兰花开》中扮演理论物理学家周光召等多个重要角色。按照原计划,“清华映像”栏目邀请他以一个演员的身份写写自己参演的心路历程,但他却避而不谈自己。他说,希望能通过这篇小小的文字,略微展现这部剧给每个参与者、观看者带来的心灵震撼与灵魂洗礼。

 

  我们觉得,这或许是《马兰花开》带给今天的清华人最重要的力量。

——编者注

 

  距离《马兰花开》初次登台演出,至今已近一年的时间。这是一部讲述以邓稼先为代表的中国“两弹一星”科学家奋斗历程的大型话剧;一年来,两万多人次的观众观看了这部100分钟的剧目,其中许多人为之泪下沾襟。穿越舞台的幕布,对于我,以及很多和我一样的参加了600小时排练的演职员来说,这部剧又意味着什么呢?

 

  如果按照官方的统计,从2012年3月至5月,《马兰花开》的排演过程历时56天,演出8场;但我了解一个细节的数据,有超过两百名清华在校生参与过这部剧的排练,仅演员的矿泉水就消耗了7000多瓶。按时间计算,我们的排练工作强度相当于每个演员和工作人员选修了一门高达32个学分的大课程。导演李欣凌老师说演员们的水平“跟专业水平相去甚远,需要努力弥补”,校团委的倪杰老师评价说我们这些人“排练刚刚一开始,就都近乎崩溃了”。但这个时候,我们感受到来自剧中人物的精神力量和信心,更多的时候,演员们在面对排练的艰苦条件时总是自我安慰:邓稼先们能够在苍茫戈壁中从无到有造出原子弹,我们要演他们,也要尽心尽力在艰苦的条件中把排演坚持下来。

 

  为了保证排练学习两不误,在漆黑的后台,一个道具箱和一个小手电筒组成临时的写字桌,在大半个学期中,演员们几乎所有的作业都是在这里完成的。瞌睡的时候,有的演员会在冰凉的舞台上打个盹,场间休息时,邓稼先的道具床则成了最受欢迎的地方,往往小小的一张床,会有五六个演员挤在上面。

 

  对于台前的演员来说,台词的排练,调度的反复调整,声光媒体的合成,使得后期的排练更多地变成了体力活,平日文质彬彬的演员们到排练后期几乎每人都能吃两份盒饭。距离首演还有3天,饰演小辣椒的魏慜慧崴了脚,她带着脚上的肿块坚持下来了;饰演邓稼先的梁植说:“在舞台上,我们也就像当初九院的科研人员一样,他们克服了身体的、条件的、技术的、客观的各种困难,我们也一定能克服。我们演的是他们,也是要发自内心地向他们学习。”

  • 010-62793001

  • webmaster@tsinghua.edu.cn

  •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

京ICP备15006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53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