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何之:李斛与20世纪中国绘画的现代转型

校园看点分类 展览 活动时间 2023年4月12日–2023年8月20日
地点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展览信息

展览时间:2023年4月12日–2023年8月20日

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三层展厅

主办单位: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支持单位:中国美术馆 中央美术学院 北京画院 清华大学档案馆

展览简介

李斛在20世纪中国绘画的现代转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中国绘画的现代转型有哪些可以参考的维度?本次展览试图透过李斛先生的150余件绘画作品,包含水墨、设色、油画、素描和速写等,展现在时代洪流的大背景下,个人的努力与中国绘画的“现代转型”是如何展开的。展览的序章,从自我写照开始,其后分为“视界:从重庆到清华”“范式:从写生到创作”“图真:从生活到艺术”“河山:从山水到风景”四个主要版块,分别从创作观念、创作范式、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山水与河山的转变等四个方面,呈现李斛对中国绘画现代转型的贡献。而“将何之”,原本是李斛先生一张不经意小画的自题,这似乎又可以看作不仅仅是对个人、更是对于时代的发问——中国绘画究竟去向何方?毫无疑问,李斛先生在20世纪中国绘画的现代转型中,在对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经典绘画的共同追寻中,东西兼程,中西合璧,但究竟“将何之”?这一问题我们如今依然要面对。

艺术家简介

李斛(1919-1975年),原名李心源,号柏风,四川大竹人,20世纪中国著名画家。1933年,李斛考入当时的四川省立成都师范学校,1942年至1946年就读于重庆的中央大学艺术系,师从徐悲鸿、黄显之、吕斯百、傅抱石、谢稚柳、李瑞年等先生,因造型功底扎实,深得徐悲鸿赏识。1948年底,李斛应徐悲鸿之邀,从重庆来到北平(北京),先在清华大学营建系任教,其创作的视野随着南北地域的迁移和新中国的成立发生较大变化。1951年,李斛从清华大学调至中央美术学院任讲师,1962年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科主任。文革期间李斛常带病完成创作任务,1973年病情恶化时题写“胸怀远志,不畏近难”自勉, 1975年病逝于北京。


参观及预约方式详见《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网上订票流程》


图文提供单位: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 010-62793001

  • webmaster@tsinghua.edu.cn

  •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

京ICP备15006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53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