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2022.10生命学院陈柱成团队合作揭示NuA4选择性乙酰化组蛋白H4的机理
10月5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陈柱成教授与李雪明副教授合作在《自然》期刊在线发表题为“酿酒酵母NuA4乙酰转移酶复合物结合核小体的结构”的研究论文,揭示了乙酰转移酶NuA4结合核小体以及组蛋白H...
06
2022.10清华大学戴琼海团队开发实时去噪方法实现超越光子噪声极限的超灵敏荧光成像
近日,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清华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清华-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戴琼海课题组提出一套实时荧光成像去噪架构(DeepCAD-RT),将此前开发的基于自监督学习的智能图像去噪方法进行了深度的整合和优化,通过将模型预测过程融合到成像流程中...
06
2022.10集成电路学院任天令团队在仿生双通道语音识别方面取得新成果
集成电路学院任天令教授团队根据语音的生成机制开发了一种基于石墨烯的融合肌电电极和力学传感器的双生物通道传感器(DGEMS)用于采集佩戴者说话时下颌部和喉部的肌电信号和力学信号,其中肌电电极和力学传感器均通过激光直写聚酰亚胺薄膜制备,石墨烯肌电...
05
2022.10C919中的清华力量
“让中国大飞机翱翔蓝天!”十年织一梦,科研以许国。C919大飞机迎来发展里程碑的背后,汇聚了来自清华十余个院系的学科力量,浓缩了清华人十余年的美好韶华,承载了数十项重要相关项目中清华人的热爱与梦想。
04
2022.10物理系于浦课题组在纳米尺度电场调控材料绝缘体—金属相变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日,清华大学物理系于浦教授课题组利用扫描探针显微镜技术,赋予了氢离子调控以纳米尺度的空间精度。他们利用具有氢催化活性的铂镀层纳米探针将气体氛围中的氢分子分解为氢离子,并通过在探针上施加正向电压将带正电的氢离子注入到样品中,最终在VO2薄膜...
04
2022.10生命学院魏迪明课题组开发基于几何构型匹配的核酸粘性末端识别机制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魏迪明课题组从中国传统木工艺的榫卯结构中获得灵感,设计了全新的DNA粘性末端之间的识别方式——依赖几何构型的特异性识别。与依赖序列互补配对的识别方式不同,这种识别方式完全不依赖于序列的多样性,而是基于DNA双螺旋结构的多种几何...
30
2022.09物理系王晓锋团队发现罕见蓝色大振幅脉动变星并解密其物理机制
近日,清华大学物理系王晓锋教授团队利用清华大学-马化腾巡天望远镜在距离地球约8800光年处发现一颗亮度约为太阳110倍的奇特蓝色大振幅脉动变星。团队对其开展了详尽观测分析,首次解密了此类神秘天体产生强烈脉动的物理起源。该源的发现和研究对进一步完...
29
2022.09机械系季林红团队面向脑卒中精准康复研发个体化脑机交互训练技术
近日,清华大学机械系季林红教授、李翀助理研究员联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刘爱贤主任医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潘钰主任医师面向脑卒中患者的差异性损伤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研制了个体化脑机交互康复技术,为实现脑卒中精准康复提供了新思路。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