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2022.08交叉信息院助理教授马恺声荣获2022年度中国计算机学会集成电路早期职业成就奖
7月29日至7月31日,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CCF集成电路设计专委、容错计算专委、体系结构专委、信息存储技术专委以及南京江北新区管委会承办的首届CCF芯片大会在南京国际博览会议中心召开。交叉信息院助理教授马恺声获颁CCF集成电路早期职业成就奖...
02
2022.08生命学院郗乔然课题组与天坛医院合作揭示BMP信号通路在弥漫内生性脑桥胶质瘤中的抑癌作用
弥漫内生性脑桥胶质瘤(Diffuse Intrinsic Pontine Glioma, DIPG)是一种发生在脑干桥脑部位的,呈弥散性生长、不易手术切除、无有效治疗药物、死亡率高的儿童肿瘤。大约80%的DIPG中,肿瘤发生的驱动因素来自组蛋白H3.1K27M和H3.3K27M 突变。其中H3.3K27M...
01
2022.08环境学院蒋靖坤研究组揭示大气新粒子生成关键机制“酸碱双分子团簇”
清华新闻网8月1日电每立方厘米的空气中,都存在着数以万计的超细颗粒物。每至晴朗的正午时分,空气中的气体分子就可能在光化学反应的驱动下相互结合生成稳定的分子团簇,进而转化为颗粒物,在数小时内可将颗粒物数浓度提高一个数量级。这一新粒子生成现象...
01
2022.08清华团队利用介电常数近零媒质实现超高密度光电运算
7月27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李越副教授团队与自动化系吴嘉敏助理教授、戴琼海院士团队合作,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发表了题为“利用介电常数近零媒质进行微积分运算”(Performing calculus with epsilon-near-zero metamaterials)的...
29
2022.07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余龙飞团队在全球氧化亚氮排放方向取得新进展
氧化亚氮(N2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其全球变暖潜势是二氧化碳的近300倍(100年尺度)。土壤是N2O的主要排放源,随着人为活动带来的额外氮输入,导致陆地N2O排放量不断增加。近年来大气背景下N2O浓度呈现加速上升趋势,模型反演结果表明,其主要原因可...
29
2022.07生命学院魏迪明课题组与化学系刘冬生课题组合作开发基于连接酶的核酸纳米结构动态变构
DNA连接酶凭借其稳定且出众的连接能力,不仅肩负细胞内DNA的损伤修复,更在DNA分子重组中有许多妙用。DNA连接酶修复磷酸骨架的缺口来实现分子间的共价连接从而增强分子结构的稳定性。但你是否有想象过,利用DNA连接酶的特性来实现DNA纳米结构的多样动态变...
26
2022.07清华领衔研发首个国产新冠中和抗体药物
近日,由清华大学医学院、清华大学全球健康与传染病研究中心与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主任张林琦教授研究团队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腾盛博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新冠单克隆中和抗体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在中国商业化上市。
25
2022.07电子工程系宁存政和孙皓团队发现调控电子自旋-能谷新手段
近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宁存政教授和孙皓副研究员团队提出通过电学调控激子向带电激子(三子)的转化改变材料中主要的去极化通道,从而将单层碲化钼(MoTe2)的能谷寿命从皮秒提升了三个量级达到纳秒尺度。此外,团队首次在无磁场条件下观测单层MoTe2的...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