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2016.12贺克斌院士:建议更加重视氮氧化物在成霾中的作用
重污染天气缘何迅速生成?我国灰霾形成机制与历史上其他国家的灰霾有何不同?26日,新华社记者就此采访了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贺克斌院士。
27
2016.12清华环境学院合作发文揭示重霾期间硫酸盐生成机制
12月21日,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与与德国马克思-普朗克化学研究所(简称“马普所”)合作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发表了题为《中国重霾期间气溶胶水相中的活性氮促进硫酸盐生成》 的研究长文,首次揭示了重霾污染期间颗粒物中硫酸盐迅速生成的化学...
27
2016.126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方案在清华发布
聚焦协同创新发展 开创先进核能系统6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方案在清华发布 清华新闻网12月27日电 12月21日,在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昌平厂区举办了“先进核能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016年会,6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方案发布会同期举行。高润...
26
2016.12我科学家再填剪接体研究领域空白
继去年8月在世界上首次揭示了高分辨率剪接体三维结构和剪接体对前体信使RNA(核糖核酸)执行剪接的基本工作机理后,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组近日在《科学》杂志就剪接体的结构与机理研究再发长文,首次报道了酿酒酵母剪接体在即将开始第二步剪接...
26
2016.12谢道昕课题组——茉莉素:激活植物防御反应
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植物获得了复杂而精巧的机制调控可塑性生长能力,以增强其对多变复杂环境的适应性。激素对于植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繁衍生息等各种生命活动起重要调节作用。阐明植物激素的感知及其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防御反应的机制,是植物生物...
26
2016.12何红建教授荣获2016全球华人物理与天文学会“亚洲成就奖”
清华何红建教授荣获2016全球华人物理与天文学会“亚洲成就奖”清华新闻网12月26日电 近日,清华大学工物系近代物理研究所何红建教授荣获2016年全球华人物理与天文学会授予的“亚洲成就奖”,以表彰他对粒子理论和唯象学研究的重要贡献,以及他促进国际合作...
26
2016.12清华王新泉、向烨研究组发文揭示冠状病毒入侵宿主细胞关键步骤
12月23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新泉教授与医学院向烨研究员合作在《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期刊在线发表题为《SARS冠状病毒刺突糖蛋白冷冻电镜结构揭示其受体结合的必需构象状态》(Cryo-electron microscopy structures of the SARS-CoV spike gl...
23
2016.12研究揭示北京雾霾中硫酸盐生成机制 建议加大氮氧化物减排
中德两国研究人员21日说,他们破解了北京及华北地区雾霾最主要组分硫酸盐的形成之谜,发现在大气细颗粒物吸附的水分中二氧化氮与二氧化硫的化学反应是当前雾霾期间硫酸盐的主要生成路径。这一发现凸显在继续实施减排措施的同时优先加大氮氧化物减排力度对...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