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2018.04汪韧:科研就像是长跑
汪韧觉得,做科研就和长跑一样。最开始的时候研究文献不能图快,得耐着性子慢慢来,如果不能做充分的文献调研,后面就会发现其实你想出来的东西别人早已经完成了。在科研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困难,且一次比一次艰巨,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一颗坚定的心去跨越...
26
2018.04刘一锋:以光汇电 助力扶贫
刘一锋创建的“八度阳光”团队已在河北、陕西、安徽等地建立电站,并计划两年内助千户百姓脱贫。同时,他们也在不断进行技术更新。团队研发出的柔性晶硅太阳能材料已达到国际领先、国内最高的22.09%转化效率,拥有核心专利51项,获各类奖项100余项。
25
2018.04药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回顾曾经的清华学习生活,药宁说,清华带给了自己开阔的眼界和爱国奉献的理想信念。“学校为学生提供了接触各种大师、认识这个世界的机会,一个人只有眼界开阔了,才能真正知道自己能为这个社会做什么,甚至能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做什么。
25
2018.04董山峰 :你我就是清华人文
董山峰说,工程类产品如果没有用户意识会出废品,人文类作品没有读者意识不仅会出废品,甚至会产生“毒品”作用,比如抄袭的、空洞的文字,会损害社会风气。
25
2018.04王建蒙:想方设法多学知识
自强自立、爱国奉献、追求卓越,是一位职业军人的素养,一个航天人的风范,也是一名清华学子的品格。“清华育我自强自立,我要用知识的翅膀报效祖国,报答母校,这也是我40年至今尚未停歇的拼搏。”王建蒙说。
25
2018.04王浩:清华人最珍贵的品质是自强不息
王浩,中国工程院院士,水文学及水资源学家。1977年12月,王浩参加了全国高考,第一志愿报考清华。不仅因为清华是他心目中向往的最高知识殿堂,也因为他最钟爱的水利专业数清华最好。
24
2018.04荷塘诗社成立十周年 《荷声诗韵》《心如秋水水如天-韫辉诗词百首》首发
荷塘诗社以诗词知识研讨和诗词写作交流为宗旨,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创作方针,诗社社员作品的体裁包括传统诗词、歌赋和现代新诗。
23
2018.04第三届“水木书榜·清华学生喜爱的十本好书”揭晓
左图右史,邺架巍巍。适逢世界读书日,喜迎清华大学107周年校庆,清华大学“世界读书日·师生共话读书”活动于4月22日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北馆举行,传承读书佳话,共创人文日新。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