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党工委 瞿福平
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以下简称《摘编》)不仅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加强作风建设”“建设什么样的作风”和“怎样建设作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也为我们基层党员干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为一名街道干部和纪检干部,结合学习和工作实践,有七点心得体会:
一、深刻把握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筑牢基层治理的根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加强作风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从出台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持续纠“四风”、树新风,推动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持续向上向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摘编》开篇就强调,加强作风建设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赢得民心民意的关键,是党能够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的重要保证。
街道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神经末梢”,作风是否优良直接影响党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和政策的执行力。面对社区事务繁杂、群众诉求多元、社会治理复杂等现实挑战,只有锲而不舍加强作风建设,才能筑牢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提升街道治理能力和水平。我深感,加强作风建设必须树牢政治意识,坚持人民立场,真正把“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落到基层治理中、体现在为民服务上。街道党工委统筹推进的工作,如完善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体系、老旧楼加装电梯、纵深开展平房区整治等重点民生工作,都是践行优良作风的重要载体,坚持从群众需求出发、从细节问题入手,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突出党性教育,推动党员干部作风转变常态长效
作风反映党性,党性决定作风。学习《摘编》让我更加明确,推进作风建设必须从加强党性教育入手,推动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站稳政治立场、增强政治自觉。作为一名党员,始终坚持把党性锻炼与日常监督相结合,注重通过参加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警示教育、廉政谈话等形式,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提升拒腐防变“免疫力”。
街道纪工委的工作将坚持问题导向,推进岗位风险排查、警示案例剖析、“一案一教育”等工作常态化,把党性教育融入纪检监督全过程。同时建议党工委在干部使用、考核评优等方面强化正向激励,让有为者有位、清廉者光荣、担当者吃香,不断培厚风清气正的基层政治生态土壤。
三、坚守人民立场,把群众满意作为作风建设最根本的评判标准
《摘编》中多次强调,作风建设,归根到底是党同人民群众关系问题。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这是加强作风建设必须始终坚守的基本立场。街道近年来以接诉即办为抓手,大力推进为群众办实事、社区微治理、精细化的城市管理等重点工作,坚持“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取得了良好效果。
街道在实施老旧小区电梯加装、平房区环境整治等工作中,注重听民声、汇民智、聚民力,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在推进城市环境建设管理方面,坚持以“绣花”功夫加强细节治理,以干净整洁、井然有序的街区环境回应群众期盼,切实把好作风体现到点滴服务中。
街道党工委通过学校纪委部署的“一院一策”,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聚焦“党建引领下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接诉即办工作,服务清华大学平安校园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街道纪工委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将“一院一策”实施作为强化监督的重要抓手,全程参与重点任务的谋划与执行,加强对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确保“一院一策”工作扎实推进、落地见效,确保群众呼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四、坚持纠树并举,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见效
街道身处最基层,作风问题如果不常抓常讲,还是容易多发频发,特别是“四风”问题,很容易隐形变异,必须用制度管人、用监督促改。
街道纪工委计划针对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开展专项整治,持续聚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重点问题,联合各科室开展定期抽查、随机检查,推动“发现问题—提出整改—跟踪反馈—通报问责”闭环处置。同时,坚持“严管就是厚爱”,用好谈话提醒、约谈整改等手段,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切实增强监督实效。
五、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整体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作风不过关,不过硬,党风社会风气就不可能好”。领导干部既是“关键少数”,更是作风建设的“风向标”。作为班子成员,必须牢固树立表率意识,自觉把自己摆进去,从一言一行、一事一策做起,带头改进作风、带头深入一线、带头担当作为,真正做到“身到、心到、事到”,以自身的过硬作风带动队伍整体向上、氛围整体向好、事业整体推进。
在“班长”的带领下,班子成员都深入包片社区“转一转、看一看”,把情况摸在一线,把问题找在现场,把对策想在一线,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街道纪工委准备将“每月至少开展一次专项巡查监督”作为一项硬性要求抓紧抓实,聚焦社区小微权力运行、窗口为民服务事项、重点项目推进等关键领域,纪检委员下沉、实地检查、协调推动,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推动落实,切实将监督融入治理、嵌入服务。
六、聚焦“接诉即办”,以作风建设实效提升群众满意度
作风建设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服务群众、取信于民上。近年来,街道深入落实“接诉即办”机制,推动群众诉求处理常态化、制度化,成为密切党群关系、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街道党工委坚持将推动“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办后再办”延伸,通过“大家商量着办”“围绕基层转”等机制,精准回应群众需求、集中破解治理难题,实现由“接诉响应”向“共建美好家园”的升级转变。比如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居家养老服务、平房区整治等典型事项中,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不断提升,作风建设也因此更有温度和力度。
街道纪工委的工作,可以将“接诉即办”工作与作风监督有机结合,围绕“受理是否及时、办理是否规范、结果是否满意”开展全过程监督,真正让“接诉即办”成为检验干部作风的“试金石”。
七、构建常态长效机制,让优良作风深植基层治理全过程
《摘编》中指出,要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不断巩固拓展作风建设成果。这为我们提供了重要遵循。街道纪工委始终坚持“抓制度建设就是抓根本”,围绕街道治理工作实际,推动制度嵌入、结果运用,确保优良作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为制。
今后,街道纪工委可以尝试建立作风建设“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闭环机制,实施“正负榜”公示、岗位承诺等制度,引导干部知责明责、履责尽责。同时注重对年轻干部的作风引导,推进“师傅帮带+轮岗锻炼+反面警示”综合培养机制,让青年同志在一线磨炼党性、锤炼作风,确保风清气正、薪火相传。
新时代新征程,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作为一名街道干部和纪工委干部,我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忠诚履职、担当作为,坚决扛牢监督职责,协助党工委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街道治理的每一个环节,奋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基层政治生态,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贡献力量。
(清华新闻网5月23日电)
编辑:李华山
审核:刘蔚如 林萍 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