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欢迎你,2022级新同学 - 正文

FAST总工程师姜鹏为2022级本科新生作成才报告

清华新闻网9月1日电 8月29日晚,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总工程师姜鹏以“中国天眼”为题,为2022级本科新生作成才报告。根据疫情防控有关要求,各院系同学分散在教室观看报告直播。

20220831-姜鹏为2022级本科新生作成才报告-潘懿锟-姜鹏为新生作成才报告.JPG

姜鹏为新生作成才报告

谈起射电望远镜和FAST的起源,姜鹏首先从天文学发展史讲起。在古代,人们通过天文观测制定历法,安排社会生产。16-17世纪,望远镜的出现刷新了人们对宇宙的认知。20世纪上半叶,通过无线电技术探索宇宙的射电望远镜的诞生为天文学翻开新的一页。“望远镜发展的历史就是追求灵敏度的历史,更大口径的望远镜意味着更强的信号探测能力,这也是制造FAST的初衷。”姜鹏说。

姜鹏介绍,相比传统的射电望远镜,FAST采用了创造性的全新概念,通过动态构造抛物面,以打破传统建造方法对望远镜口径的限制。建造FAST需要解决三项重点问题:首先,要找到合适的天然地理“眼窝”,节约建设成本,确保良好的观测环境;其次,要找到最为合适的反射面设计方案,兼顾功能性和建设成本;最后,要实现馈源支撑的循序渐进。为解决这三项问题,建设者们攻克了超高疲劳性能钢索研制、复杂的工件管理与精度控制、复杂地形条件施工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创造了多个工程奇迹。最终,FAST建设团队用远超国际惯例和同行预期的效率完成了设备调试,以全部性能指标一次性测试通过的优异成绩完成了FAST的建设。“FAST项目历时二十余年最终建成,背后凝结了几千名项目工作人员的汗水和努力,是‘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的典范。”姜鹏感慨,“FAST毫无争议地成为了世界上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目前FAST已经开始进入“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的收获阶段,已发现的脉冲星超过660颗,是同一时期所有其它望远镜发现总数的4倍以上,有多篇高水平研究论文陆续在《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杂志发表,2020年《自然》和《科学》评选的十大突破和发现以及2021年中国十大科学进展中,都有着FAST的身影。

回首建造FAST的峥嵘岁月,姜鹏说,当年FAST的诸多核心问题都是一边建设一边研究解决方案,期间建设团队免不了感到迷茫和困惑。在这种迷茫之下,驱动大家忍受艰苦条件、坚持取得胜利的是“情怀”二字。情怀是对事业的热情,也是对探索的热爱。姜鹏在屏幕上展示了南仁东先生和项目组100余名成员的照片:“南仁东老先生的执着带动也感染着我们,照片里的每个人都为FAST奉献了十几二十年的青春,FAST是我们每个人情怀的寄托。”临近讲座尾声,姜鹏动情地表示,FAST建设者们深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FAST的建设者终将成为过去时,但是他们永远不会忘记“要做一台好用的望远镜”的初心,也希望未来的研究者们能够用好FAST,取得更多世界级的发现和成果。

20220831-姜鹏为2022级本科新生作成才报告-潘懿锟-分会场现场.jpg

分会场现场

通过报告,同学们深入了解了FAST建设的坎坷历程,也深深为FAST建设团队的故事所打动。物理系杨明睿说:“‘敢想,更要敢做’才是FAST建成的秘诀所在。身为清华人的我们,也应当具备这样的勇气,用自己的勤劳和汗水,创造世界一流的、属于我们的奇迹!”自动化系蒋苏耀感叹于科学发现与科学研究器械及设施相辅相成的关系,为科学家们默默奉献以滋后人的精神所打动,“科学事业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电子系王俊博对一代代科学家的聪慧、坚持与奉献深感敬佩,希望能够学习前辈们的优秀品质,争取为祖国科学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供稿:学生部

编辑:陈晓艳

审核:吕婷

2022年09月01日 16:15:16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