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中国共产党清华大学第十五次党员代表大会 - 正文

【我们奋进的五年·发展成就巡礼】公管学院:建设世界一流学科 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

编者按:

中国共产党清华大学第十五次党员代表大会圆满落幕,这是在学校开启新百年第二个十年新征程、全校师生员工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肩负着汇聚智慧、形成共识、统筹规划、引领发展的重要使命,既要全面总结过去五年学校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也要认真分析新形势新问题,为学校新百年新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谋定方向、擘画蓝图。

值此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召开前后,我们特推出“我们奋进的五年·发展成就巡礼”系列报道,多维度、立体化地呈现学校及各单位近年来事业进步的新面貌,展现新时代清华人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精气神,总结凝练改革发展的好经验。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立于2000年10月,是全国最早创建的公共管理学院之一。学院致力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视野、清华品牌”的公共管理学科体系、人才培养基地、学术科研基地和高端专业智库。回望过去的五年,是清华大学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努力奋斗的五年,也是公管学院在此大背景下,积极奋进,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学院在教学、科研、国际交流与合作、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在服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创建一流公共管理学院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步伐。

一、坚持内涵式教育理念,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坚持内涵式教育办学理念,公管学院形成了包括学术博士硕士项目、MPA专业硕士中英文项目、本科第二学位及辅修等多层次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坚持质量第一、扎根中国和国际化教育等原则,不断创新研究生培养方式,通过严格的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训练提升学术功底与实践技能,形成了全生命周期的内涵式培养质量控制,积累了丰富的国际化办学经验。

学术研究生项目通过学术训练营、论文工作坊等综合训练激发研究生的学术兴趣,支持研究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服务,参与国际会议和境外交流访学,提升服务社会能力和国际化能力。清华公管博士生培养质量位居全国前列。

image1.jpeg

学院2019级研究生开学典礼

MPA专业硕士教育也是清华公管的特色和亮点。作为国内首个完成NASPAA两轮国际认证的公共管理学院,学院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积累参与国际公共管理专业硕士教育的有关经验,围绕新时期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推动学院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和公共管理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国家培养能植根中国、面向世界、引领国家发展与人类进步的公共事务领导者。

image2.png

MPP-SDG项目首届毕业典礼在线举行

2018年,公管学院开设了“一带一路”国际公共管理硕士项目(IMPA-BRI),2020年在完成该项目基础上启动了“未来领袖国际公共管理硕士(IMPA-FL)”项目。这两个项目以发展中国家政府官员为主要培养对象,进一步推进了为发展中国家培养未来领袖人才计划的落地。学院与瑞士日内瓦大学社会科学院于2018年共同设计并启动了可持续发展公共政策双硕士学位项目(MPP-SDG),两校间的高水平合作不仅为全球创新科研与教育提供了重要平台,也为两国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人才、携手应对全球挑战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image3.jpeg

EMPA项目同学获香港政府颁发勋章和奖状

为服务香港繁荣稳定和国家大湾区发展战略,学院自2018年起开办EMPA香港政务人才项目,于2019年专门设立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PA双证)大湾区方向。2021年进一步开办EMPA香港公共治理项目。这些项目为服务香港特别行政区新时代“一国两制”和“爱国者治港”大局、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实施培养了大批知国情、懂港情、爱国爱港及服务大湾区发展的高级专业人才。

学院自2017年面向全校广大优秀本科生开展行政管理第二学位教育。2020年,学校依据国务院学位办、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执行辅修学位政策,学院将本科二学位转型成为行政管理辅修“明德项目”。通过对第一学位专业学业优良又学有余力并对行政管理有兴趣的学生进行行政管理专业的系统训练,使他们具有更敏锐的意识、更开阔的视野和更专业的能力认识和分析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问题,为将来更好地从事其第一专业工作与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引领国家发展和人类进步奠定良好的多学科专业基础。

二、坚持高质量科研导向 科研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以“培育公共精神、创造学术新知、服务国家发展,推动人类进步”为使命,公管学院始终坚持高质量科研导向,科研水平不断上新台阶,在学术界和实践部门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近五年,学院教师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重要奖项19项,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1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4项。《科技全球化与中国发展》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防控“甲流”:中国内地甲型H1N1流感应对评估》、《新中国对外开放70年:赋能增长与改革》、“中国碳排放交易引发的低碳创新”(Low-carbon innovation induced by emissions trading in China)、《从“国家安全”的高度重视生物安全 推动首都生物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四项成果荣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image4.jpeg

中国公共管理高端讲坛嘉宾合影

努力扎根中国实践,公管学院于2019年创办“中国公共管理高端讲坛”,邀请曾在重要公共管理岗位任职、参与过国家重大决策、长期研究公共管理的领导和专家,深度分享中国公共管理实践的理论思考,推动形成“立足中国大地、具有时代特色、符合治理规律”的公共管理知识体系,为全球公共治理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

image10.jpeg

中国案例研究期刊联盟成立大会暨案例建设高端研讨会举行

学院积极搭建全国性学术平台,引领学术共同体建设,公管学院多名教授担任了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校公共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领导职务。学院推动发起的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建设与发展高峰(院长)论坛、中国公共管理学术年会暨青年学者论坛,成为国内公共管理学界影响最为广泛的学术平台;推动发起的“中国案例研究期刊联盟”于2021年3月24日正式成立,为促进中国案例建设向纵深发展发挥了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

《公共管理评论》创刊号首发式现场

公管学院创办的《公共管理评论》经过十五年办刊历程,于2019年7月正式获批刊号,并于2019年12月正式创刊。《公共管理评论》始终坚持正确价值导向和严格学术标准,克服新刊和疫情带来的双重挑战,期刊文章质量稳居同类期刊前列。

三、加快学术成果实践转化 推进高校高端智库建设

为加快学术成果的实践转化,服务国家决策,公管学院大力推进高端智库建设,先后由国家各部委批准或委托成立、学校自主批建成立和与企事业单位联合成立22家校级科研机构,为凝聚研究方向、整合研究力量、服务国家决策提供了重要平台。截至目前,其中10家校级智库入选为国家高端智库清华大学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研究院成员机构,占全校总计入选比例近三分之一。继清华大学科教政策研究中心之后,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和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均于2019年被授予国家级研究基地。2021年,学院参与申请的“清华大学计算社会科学与国家治理实验室”入选首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试点)名单。

清华大学计算社会科学与国家治理实验室实景

学院始终将服务国家决策作为重要的使命,在国家重要文件及重大决策建议的研究与编制工作中发挥了突出作用。2019年以来,学院多位教师和科研机构参与文件《“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起草工作,承担了《国家“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等“十四五”前期研究课题,积极服务国家重要战略与规划决策。学院胡鞍钢、薛澜教授等多次出席中央和国家领导人主持的专家咨询会;2019年,薛澜第三次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辅导讲解。

image13.jpg

清华公管公益课堂

学院教师在公共政策及管理的各个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理论和应用性研究,进行了大量前瞻性、创新性的研究和探索。近五年为中央和国家部委提供各类重要咨询报告近400篇,推动了国家许多重大决策和战略规划的制定,产生了重要的政策影响。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学院发挥平台优势,积极献言建策,前后提交100多篇研究报告,其中数十篇获得有关部门重视应用。学院薛澜和彭宗超教授被聘为国家卫健委新冠疫情防控专家组成员。2020年6月,薛澜参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专家座谈会,建言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学院实施“2020干部培训公益年计划”,2020-2022年依托学习强国、央视频、光明网等平台,共推出60讲公益直播课程,累计观看人次(浏览量)达1.1亿。

为服务行业发展,公管学院定期举办品牌性论坛。已持续举办十七年的“清华大学公共管理高层论坛”,成为清华公共管理学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依托公管学院的智库机构建立了重要的学术交流和政策研讨平台,包括“国情讲坛”“中国应急管理50人论坛”“清华三农论坛”“世界公益慈善论坛”“中国PPP论坛”“长城工程科技会议”“中国社会风险治理高层论坛”“中国发展规划论坛”“服务经济与公共政策论坛”等年度品牌论坛,成为引导社会舆论、服务国家决策的重要平台。

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建设世界一流公共管理学科

2021年4月,时值清华大学110年校庆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时指出,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主动搭建中外教育文化友好交往的合作平台,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人类共同福祉。公管学院在学校全球战略的部署规划下,紧跟时代步伐,努力在世界高等教育领域进一步发挥引领作用,在重点议题及相关领域作出公管学院的独特贡献。

(一)积极参与国际公共事务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0》与《国际科技创新指数2021》发布

学院多位教师积极参与国际公共事务,推进国际交流、对话与合作。学院薛澜教授任联合国互联网治理论坛首届领导小组(IGF)成员、联合国公共行政专家委员会(CEPA)委员,过勇教授任国际反腐败学院理事会副主席。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是透明国际的中国大陆合作伙伴,参与编制全球清廉指数。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联合《自然》(Nature)期刊全球发布《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0》《国际科技创新指数2021》。近五年来,学院六位教师担任SSCI/SCI核心期刊主编、副主编等职务,八位教师在有影响力的国际学术组织任职,不断提升中国学术话语权,提升中国在国际学术组织的影响力。

(二)致力搭建国际对话平台

全球学术顾问委员会部分委员年会合影

公管学院成立了由来自全球11个国家和地区的34位专家学者、商界精英和政界领袖组成的“全球学术顾问委员会”。全球学术顾问委员会的成立是清华公管学院践行全球战略、向世界一流公管学院迈进的重要里程碑,对于总结中国治理经验、助力中国治理实践、传播中国治理智慧、丰富全球治理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此为平台,先后聚焦“公共管理理论体系、数字时代的治理变革、全球协作”“全球治理挑战与公共管理人才培养”“迈向现代化的高等教育、科技发展与公共治理”召开年会,推动国际交流对话和中外治理互鉴。

(三)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

20221009-我们奋进的五年-未知-发布会.jpg

《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特别版》发布会

2019年,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发布《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特别版》中英文版,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类发展成就和经验,面向全球讲述中国发展故事。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深度参与了国家人工智能领域规范、标准、政策、法律的研究,为我国参与数字领域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提供了支撑。

明德修远,为公致新。清华大学多学科交叉的综合优势,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优良的人才培养传统为公共管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面向未来,公管学院将秉承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传统,发扬学院“明德为公”精神,继续以推进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及推进全球治理为己任,努力实现学院未来的发展目标。面对国家、社会和学校的期许,学院有信心和决心,在未来再书公管新华章!

(清华新闻网10月10日电)

供稿:公管学院

编辑:覃霞

审核:吕婷

2022年10月10日 09:53:09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