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中国共产党清华大学第十五次党员代表大会 - 正文

【学习贯彻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科研院:着力完善大学创新体系开拓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了“努力开拓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奋斗目标,明确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总体要求。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科研院作为学校科研管理的主管部门,将以扎实学习和贯彻落实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为主线,着力推进大学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探索有组织科研创新机制,更好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创新是一流大学支撑和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创新驱动是高质量发展的定义性特征,高质量发展就是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的发展,只有创新驱动才能推动我国经济社会从外延式扩张转变为内涵式发展。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科学研究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由于世情国情发生深刻变化,科技创新对中国来说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键在于能否实现由要素投入驱动向技术创新驱动的跨越。

现阶段,我国生产函数也正在发生本质性变化,经济发展的要素条件、组合方式、配置效率发生改变,面临的硬约束明显增多,资源环境的约束越来越接近上限,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成为多重约束下求最优解的过程。面对新的时代挑战和战略机遇,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高质量发展将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清华大学作为党和人民寄予深厚期望的大学,如何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把高质量发展贯穿到科研工作的各方面之中,激励全校师生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坚持“四个面向”,勇攀科学技术高峰,以高水平创新成果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实现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高水平成果产出,是我们必须回答的时代命题。

二、以完善发展大学创新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考察时指出,一流大学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要完善以健康学术生态为基础、以有效学术治理为保障、以产生一流学术成果和培养一流人才为目标的大学创新体系。落实总书记要求,持续深化改革,创新科研模式,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大学创新体系,支撑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我们认为需要着力处理好三方面关系。

一是处理好“出人才”与“出成果”的关系。立德树人是大学的根本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要体现在立德树人的成效上。科教融合是大学科研的基本特征,科研过程既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过程,也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教师实现自我提升的过程,出人才、出学术成果是大学科研的内在要求。近些年来,学校不断改革和完善基础研究、重大项目推进、智库建设、军民融合、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体制机制,破除制约跨学科交叉研究的制度障碍,建立健全开展前沿研究和服务国家战略有机结合的科研管理模式,推动将科研优质转化为人才培养的优势,取得显著成效,如各类人才计划入选总数、获国家科学技术奖总数和一等奖数量位居全国高校首位,培育出以“天格计划”为代表的系列高水平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引导师生着眼世界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研究真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在服务高水平科技自主自强中作出贡献、成就自我,形成“既出一流成果又出一流人才”的良好格局。

二是处理好“强化基础研究”与“攻关关键核心技术”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我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强化基础研究,既是解决当前“卡脖子”问题的需要,也是布局长板技术、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的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亟需我们发挥基础研究深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切实发挥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生力军作用,突破一批“从0到1”重大科学问题,攻克一批战略必争关键核心技术。为此,学校党委于2021年底制定发布了《清华大学2030创新行动计划》,对基础前沿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重点突破方向等进行了前瞻布局和重点部署。下一步,科研院将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强化对重大任务的统筹协调和资源保障,建立重师德师风、重真才实学、重质量贡献的评价机制,激励教师将精力集中到潜心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上来,确保任务高质量完成。

三是处理好“自由探索”与“有组织科研”的关系。自由探索和有组织科研是开展科研活动的不同形式。在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统领下,我们鼓励基础研究领域的自由探索,但更要强化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目标的有组织科研攻关。自由探索不是“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就干什么”的自由主义,而是要围绕“国家需要什么”去探索,是目标导向的自由探索。有组织科研应当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发挥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主要形式。具体来讲,学校应当通过推动学科“大交叉”,组建“大团队”,深度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大力推动国重重组改革,持续加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平台基地建设,强化与地方政府、国内外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通过上述举措,统筹汇聚校内外资源,切实攻克一批战略性、颠覆性技术,在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方面作出突出贡献,成为服务国家的战略科技力量。

三、以高水平科研管理体系服务高质量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起点、面对新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要求,学校科研管理工作既要继承优良传统,也要根据新形势积极进行探索创新,以更好的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

一是调整科研管理目标定位,加强科研工作的有组织性。要加强战略研究,全面提升科研院对科技发展趋势、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国家重大急需的研判能力、把握能力和响应能力,找准、抓住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着力点,及时为学校进行顶层设计、前瞻部署提出建议,加强科研工作的有组织性,以更加有效的发挥“两个大局”背景下学校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

二是创新重大任务管理模式,保障重大科技成果产出。重大任务是学校服务“四个面向”战略部署的具体承载对象,科研院应尊重科技创新规律,建立与重大任务相适应的科研管理模式,以项目工作组、项目办公室等形式加强对重大任务的服务保障,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推进任务落实、成果落地,以“走上坡路”的决心推进重大部署目标的达成。

三是建设服务教师“干大事”“干成大事”的队伍文化。树立高校科研管理的最高目标就是服务教师“干大事”“干成大事”的观念,建设科研管理共同体,持续实施科研管理赋能计划,提升科研管理服务的队伍专业化能力和主动服务意识。不断优化科研管理服务流程,管住底线红线,切实保证教师将更多时间投入到科研工作中,以“服务”促发展,形成“保障教师科研工作时间就是保护科研创新能力”的服务意识与部门文化。

(清华新闻网9月29日电)

供稿:科研院

编辑:陈晓艳

审核:吕婷

2022年09月29日 16:30:23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