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中国共产党清华大学第十五次党员代表大会 - 正文

坚持立德树人 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清华大学本科生思想政治工作五年总结

编者按:

中国共产党清华大学第十五次党员代表大会即将召开,这是在学校开启新百年第二个十年新征程、全校师生员工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肩负着汇聚智慧、形成共识、统筹规划、引领发展的重要使命,既要全面总结过去五年学校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也要认真分析新形势新问题,为学校新百年新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谋定方向、擘画蓝图。

为迎接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的召开,我们特推出“我们奋进的五年•发展成就巡礼”系列报道,多维度、立体化地呈现学校及各单位近年来事业进步的新面貌,展现新时代清华人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精气神,总结凝练改革发展的好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五年来,清华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新时代新征程,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继承和发扬清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良传统,在本科生思想政治工作方面不断创新理念和做法,引导青年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一、以党建为龙头,深入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把握重大契机,因势利导打造生动思政课

在重大专项活动中立德树人。2019年,清华大学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中承担了一系列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的政治任务,共组织超4000名师生参与游行方阵、志愿服务等活动。活动期间,学校成立专项工作临时党委,设立各级临时党组织,持续进行思想教育和训练动员;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组织200余个党团支部开展集中主题党团日;面向全体参加专项活动的学生开设《国家意识与青年责任》课程,邀请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傅莹等多位知名专家学者作专题授课,深化学生国情认识;组织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推出各类宣传报道300余篇;活动期间,共有200余名参加专项活动的同学提交入党申请书。相关育人成果获第六届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奖特等奖。这一模式也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等重大专项活动中延续运用。

20220920-清华大学3514名师生组成的“伟大复兴”方阵-学生部-无.jpg

清华大学3514名师生组成的“伟大复兴”方阵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铸魂育人。2021年,党委学生部联合研工部、校团委,制定发布《清华大学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暨“百年接力、强国有我”主题教育工作方案》,扎实推动全校学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全覆盖组织本科生党支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在学生中开展主题党团日活动,校领导深入党团班集体与同学交流;创新理论学习载体,举办党史校史知识竞赛、专题读书会和专题讲座;组织3000余名本科生开展校园红色景观定向越野活动和红色实践活动等。通过一系列学习活动,深化学生对党史校史的学习领悟,增强理想信念,引导学生铭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筑牢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

(二)创新工作方法,让更多优秀学生凝聚在党旗下

多措并举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清华大学历来高度重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建立了包含吸纳引导、全员参与和骨干培养体系的本科生积极分子培养体系。以新生入学教育为重点抓手,通过“一对一”深度辅导、党委书记讲党课等形式,帮助新生系好思想上的“第一粒扣子”。以“党的知识概论”课、学生党支部以及学生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协会和党课学习小组为载体,构建全覆盖式积极分子培养体系。以新生骨干训练营、大一骨干读书班、马克思理论研究学生因材施教计划和各类特色活动为重点,强化学生教育培养的“精准滴灌”。推动建立面向全校学生的二级党校,构建分层次的党员教育培训体系。针对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新党员开展专题学习班,培训方案相互衔接、逐步深入。加强党员发展把关,坚持对入党材料严格审核,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强化思想入党,切实提高党员发展质量。近年来,学生向党组织靠拢意愿不断提升,从2017年到2021年,本科生新生递交入党申请书人数从每年1100余人增加至1800余人,积极分子人数从3100人增加至近5000人,本科生党员人数从1400人增加至2200人。

(三)加强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发展支持体系

依托全周期发展支持体系提升政治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水平和工作能力。自2017年学校党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双肩挑”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以来,学生工作部门强化落实、系统梳理,逐步构建并完善涵盖“岗前-岗中-岗后”的专业能力提升、“基本保障-评奖评优-宣传表彰”的荣誉奖励激励、“海外实践-海外研修-紫荆学者计划”的学术发展支持、引导辅导员“入主流、上大舞台”的职业发展支持等四大板块的辅导员全周期发展支持体系,建立全周期培养与管理信息化平台,助力辅导员“更红更专、成长成才”。辅导员培训规模达年均2000余人次,基本实现辅导员队伍全覆盖;累计支持154位辅导员赴海外社会实践、255位辅导员赴海外学术研修,通过“紫荆学者”计划资助45位优秀辅导员博士毕业生进行博士后深造,其中20位已完成博士后工作并进入国内外知名高校任教;辅导员赴重点单位就业比例达到84%,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满意度和对辅导员制度的认同度持续上升。

二、以成长为抓手,构建完善全频谱学生发展支持体系

(一)鼓励多样成长,改革奖励荣誉体系,资助工作向发展型延伸

持续深化学生奖励资助体系改革。学校不断调整完善学生评奖评优制度,坚决破“五唯”,建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多维评价体系;进一步厘清校系两级奖励荣誉管理体系,完善评审流程,规范公示程序,并通过特等奖学金答辩会及各类颁奖会等活动,实现公示监督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创新学生评价理念和方式,在国内高校中率先建立并实施反映学生课外表现和全面发展的“第二成绩单”,有效克服传统评价方式中单纯依靠学习成绩指标衡量学生的片面性,目前已有记录数据条目27万余条,打印量1.9万余张。完善涵盖“助勤奖贷补”的新资助体系,健全资助认定工作机制,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积极拓展资源扩大学生资助覆盖面和力度,构建按需及时、全部覆盖、精准有力的资助格局。五年间,学校不断提高筹款力度,加大对学生奖励与资助的支持,奖学金覆盖面由38%逐步提高至43%;同时动态调整最低生活保障线,合理设置平均基本求学费用,人均获助金额由不足7000元提高到8000余元,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无后顾之忧地与其他所有学生共享大学的发展机会,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加快推动资助体系从“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转型,2017年启动“鸿雁计划”“综合素质训练拓展营”等,资助家庭经济贫困学生赴海外交换、实践,开设沟通表达、全球胜任力、职业发展工作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二)关心支持学习,构建分层次、全覆盖的学业指导体系

不断提升学业指导工作水平。学校持续为在校学生提供高水平、全覆盖的学习与发展指导,帮助学生跨越学业挑战,提升可迁移学习能力,并根据学生特点提供因材施教资源。通过深入、长期的跟踪调研,总结出清华学生各关键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学习和发展两大类需求,结合教育学、心理学、学习科学等专业学科的理论知识,设计构建起分层次全覆盖的分年级精准学习发展支持体系,同时建立学习困难学生帮扶体系、学习发展能力提升体系和优秀学生因材施教体系,包括“一对一咨询”、小班辅导员、答疑坊、写作助理、讲座、工作坊、小伙伴计划、唐仲英计划等,并提供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服务。2018年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入选首批北京高校学业辅导示范中心,2020年获得“新冠疫情期间高校学业辅导工作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三)关爱学生身心,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

进一步加强心理育人体系建设。清华大学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持续为学生提供高质量心理咨询服务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为学生工作队伍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推出系列有力举措,包括为在校学生开设7×24小时专属心理服务热线;开辟晚间和周末心理咨询时段,最大化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对本科新生开展心理普查,实现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覆盖率、心理普查覆盖率、回访覆盖率和院系新生联席反馈会“四个100%”。首创辅导员心理团体技能培训项目,培养出首批16名具备心理团体技能的辅导员。近年来,中心获评教育部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培育中心和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基地,以及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授予的注册实习机构等。2020年“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构建‘342’心理育人模式”获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培育项目。

(四)引导放眼世界,打造高水准全球胜任力发展支持体系

创新推进全球胜任力培养。2018年,清华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成立学生全球胜任力发展指导中心,提出清华全球胜任力概念模型,并建立“本土-海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融合式培养体系,为中外本研学生的全球胜任力发展提供辅导支持。推动全球胜任力融入第一课堂,与院系合作建设全球胜任力示范课程20余门次,邀请资深专家联合授课,共同建设全球融合式课堂和全球公开课。提供以学生为中心的第二课堂辅导,围绕全球发展、跨文化沟通、世界知识与文化、中国文化与国情等主题,通过讲座、工作坊、咨询、证书项目、线上学习平台等形式提供辅导,2021年共开展讲座、工作坊2347场,覆盖2.6万余人次;设立全球胜任力专项支持计划,协同各院系结合专业及学科特点因势利导开展全球胜任力培养。持续营造多元融合的校园环境,改造胜因院22号等场地并面向师生免费开放,年均为4000余名师生的近500场文化交流活动提供支持。

20220920-全球胜任力六大素养模型-学生部-无.png

全球胜任力六大素养模型

三、以校园为载体,不断优化学生管理服务机制

(一)同心战疫,确保“一个都不能少”

坚决打好疫情防控总体战。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清华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因势利导创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服务工作。2020年春季学期,学校迅速做出“延期开学、如期开课”的决定,5万余名师生“同上一堂课”,全体学生党员“同上一堂党课”,确保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一刻不松。主动关心关怀,爱护学生身心健康,建立全覆盖工作体系深入细致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健康状况,及时为存在网络学习困难与特殊困难的学生发放补助,全力保障在线教学。号召广大学生创新开展集体活动,踊跃参加志愿服务,积极创作优质作品,为抗击疫情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2021年,学校落实疫苗“应接尽接”要求,全年完成本科生接种近4万人次。及时开展涉疫排查,分类落实隔离观察、健康监测,保障校园安全。2022年春季学期,面对新一轮来势汹汹的疫情考验,全校师生戮力同心,携手抗疫,百余名住校教师第一时间参与到疫情防控第一线,各院系学生工作队伍及时开展工作,解决学生困难与需求,讲解疫情防控政策。组织1500余名同学和近300个集体报名参加清华大学紫荆志愿者战疫“清”年突击队,承担起核酸检测信息录入与秩序维护、教学科研区集中快递点快递消杀、桶装饮用水售卖点秩序维护等志愿服务工作,为新时代“清”年写下刚健有为的生动注脚。

(二)建章立制,推进学生管理体系建设

依托制度建设提升学生管理服务水平。修订《清华大学学生党支部工作规定》,进一步规范学生党支部工作流程和方法,制定并实施《清华大学本科生党建工作行动计划》,以问题为导向,全面加强学生管理服务过程中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制定《清华大学优秀辅导员评选办法》,强调辅导员评优工作的政治标准和道德品行条件,制定《清华大学“双肩挑”辅导员管理办法》,着力提升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先后修订制定《清华大学学生奖学金管理办法》《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评选管理办法》《清华大学国家奖学金评审实施细则》《清华大学国家励志奖学金评审实施细则》,形成对优秀学生的多样评价和分类激励机制。先后修订制定《清华大学学生助学金管理规定》《清华大学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丰富和完善学校“新资助体系”。修订《清华大学本科生先进班集体评选办法》,以评促建,有效指导班级加强集体建设。高度重视学生财产安全,重点做好预防网络诈骗引导,编制案例视频,做好日常宣传,推广安装“全民反诈”APP。丰富学生纪律与安全教育形式,实现本科新生安全教育全覆盖,确保教育到位、警示到位,引导学生做严于律己的清华人。

(三)改革创新,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试点

统筹资源健全学生管理服务模式。2021年,清华大学作为第二批试点高校,依托书院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学校党委统筹领导,着力加强党建工作在学生社区中的引领作用,实现领导干部进社区、“双肩挑”辅导员同生活、学生党员全参与的学生社区管理模式。打造从游文化,促进学生社区中的师生互动,丰富活动形式,注重学生收获。将学校各项资源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推动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思政力量、服务力量下沉到学生中间,建设有书院特色的“一站式”学生社区。试点成果未来将逐步推广到全校,打造富有清华特色、体现思政要求、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园区,进一步夯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20220920-校党委书记邱勇、校长王希勤与书院师生交流-邱老师-无.jpg

校党委书记邱勇与书院师生交流

20220920-校党委书记邱勇、校长王希勤与书院师生交流-王校长-无.jpg

校长王希勤与书院师生交流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治党治国的重要方式,要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提升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水平,要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发展,要构建共同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大格局。清华大学将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强化“三全育人”工作机制,贯彻“五育并举”教育方针,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以实际行动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清华新闻网9月20日电)

供稿:学生部

编辑:陈晓艳

审核:郭玲

2022年09月20日 09:46:45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