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中国共产党清华大学第十五次党员代表大会 - 正文

【我们奋进的五年·发展成就巡礼】法学院:奋力书写新篇章

编者按:

中国共产党清华大学第十五次党员代表大会即将召开,这是在学校开启新百年第二个十年新征程、全校师生员工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肩负着汇聚智慧、形成共识、统筹规划、引领发展的重要使命,既要全面总结过去五年学校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也要认真分析新形势新问题,为学校新百年新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谋定方向、擘画蓝图。

为迎接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的召开,我们特推出“我们奋进的五年·发展成就巡礼”系列报道,多维度、立体化地呈现学校及各单位近年来事业进步的新面貌,展现新时代清华人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精气神,总结凝练改革发展的好经验。

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五年来,法学院坚持推进学科建设创新、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强调研究与教学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注重基础性高质量的成果产出,同时在服务国家发展需求、推进国家法治建设方面持续发力。

重视基础 鼓励创新

2017年,清华大学法学学科入选教育部首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2019年通过中期评估,并获得评估组高度肯定。2021年,清华大学法学学科在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位列大陆地区高校第一名。考虑到新兴技术的高速发展,2017年起,法学院着手进行计算法学学科建设,大力培育研究力量,推动法律与信息技术的交叉融合,学科优势和特色进一步增强。2018年,第一届计算法学主题夏令营成功举办。2019年,首届计算法学方向全日制法律硕士生入学。同年,法学院联合其他高校成立中国计算法学发展联盟,将计算法学学科推广到全国重点高校,引起兄弟院校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回应。2021年,由清华大学推荐、法学院牵头承担的“基于法学与计算科学交叉的计算法学学科创新建设”项目获批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布的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立项。

五年来,法学院通过改革科研管理制度,持续鼓励教师进行科研创新,加大课题申报,在科研立项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学院教师们发挥学术专长,始终保持高水平的成果产出,不仅发文总量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三大法学权威刊物上名列前茅,还每年都有高质量的学术专著出版。在保证“高产出”的同时,教师科研成果获奖数量也连年攀升。此外,院内期刊经过多年的发展,均已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清华法学》《清华法治论衡》《Tsinghua China Law Review》三本刊物获得清华大学文科双高“影响力提升计划”立项支持。2018年至2019年,法学院先后成立清华大学智能法治研究院、清华大学国际争端解决研究院等校级研究机构,以设立科研机构为契机,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交叉学科、前沿学科的发展路径。

清华大学国际争端解决研究院揭牌成立

努力培养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

面对世界格局的不断变化,国家对具备国际视野、熟悉国际事务、了解国际规则的高层次法治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五年来,法学院提高自身站位,将人才培养目标对标国家发展战略,着眼于强化涉外法治教育,努力培养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全面系统地开设了本科国际班项目、国际仲裁与争端解决项目、国际知识产权法项目、LL.M.中国法项目等。其中,国际知识产权项目于2018年度荣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国际仲裁与争端解决项目为国家涉外型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建设提供了丰富经验。2020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法学会会长王晨莅临法学院,就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调研,他对法学院近年来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绩表示了肯定。2021年,法学院在既有基础上又正式设立了法律硕士(涉外律师)项目,与北京仲裁委员会、金杜律师事务所、海问律师事务所等多家合作单位签订了联合培养协议,聘任40位行业专家作为联合导师参与学生培养。

在学生培养方面,法学院既重视课程设计,也注重实践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模拟法庭赛事,将书本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2020年以来,法学院学生代表队先后取得了首届国际模拟投资仲裁深圳杯二等奖、第十八届理律杯全国高校模拟法庭竞赛冠军、第二届贸仲杯国际投资仲裁赛全国总冠军、第六十二届杰赛普国际法模拟法庭比赛全球第十、第十三届法兰克福投资仲裁模拟法庭比赛全球第六、第十九届Vis East国际商事仲裁模拟仲裁庭比赛全球八强等多个国内外大型模拟法庭赛事的佳绩。

法学院学生代表队取得第十八届理律杯全国高校模拟法庭竞赛冠军

五年来,法学院还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国际化办学视野,组织筹备了清华大学世界法治论坛、计算法学国际论坛、清华-芝加哥-苏黎世理工国际青年学者论坛、清华-伯克利知识产权法论坛等大型国际学术会议,推动国内外法学院校间的合作,进一步增强学院国际影响力。

助力法治中国建设

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一决议宣告我国的法治建设迎来了新的历史性时期,正式迈入“民法典时代”。在民法典编纂过程中,法学院的众多教师积极参与,作出了突出贡献。例如,崔建远教授担任全国人大法工委立法专家委员会立法专家和中国法学会民法典物权编专家建议稿负责人;周光权教授作为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程参与民法典审议;龙俊副教授担任全国人大法工委民法典编纂工作专班成员全程参与立法等等。《民法典》正式出台后,法学院举办了民法典系列公益直播活动5场,累计观看超过10万人;推出了《明理讲坛·民法典的实施》系列讲座8讲,邀请了多位国内著名法学家授课;组织召开了民法典合同编司法解释专家研讨会等。法学院力争多平台、多角度、全方位地向民众阐释民法典内涵,加强民法典宣传普及,推动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明确,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法学院迅速掀起了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热潮,召开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工作座谈会,并且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成立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学生宣讲团,深入基层开展全国巡回宣讲。目前宣讲团有38名讲师,开设了40门课程,累计宣讲41场,覆盖受众6000多人。法学院还进一步优化教学布局,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打造《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等特色课程,把法学专业知识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进行有机融合,切实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教学体系。

法学院习近平法治思想学生宣讲团在海淀区羊坊店街道普惠南里社区进行宣讲

五年来,法学院教师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立法和政策制定过程、司法解释的起草与修改工作,为依法治国提供智力支持。学院报送至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有关《体育法》《民事诉讼法》等法律法规修改建议若干;向国家发改委、国家网信办等部门提交的资政建议获得采纳;三位教师被聘为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届特邀咨询员,围绕人民法院工作和法治建设等提出意见建议;六位教师被聘为最高检专家咨询委员,为检察机关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理论基础,贡献高校智慧。

当前,中国共产党清华大学第十五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在即,法学院将梳理总结工作经验,认真分析新形势新问题,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继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在法学人才培养道路和学科建设领域持续奋进、改革创新,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贡献清华法学力量。

供稿:法学院

编辑:李华山

审核:吕婷

2022年09月09日 15:34:04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