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冬奥 · 清华 · 向未来 - 正文

张利:酷酷的“烟囱”

来源:北京日报 3-17 孙云柯

“背后那些‘疯狂的’烟囱很酷。”北京冬奥会期间,美国自由式滑雪选手亚历山大·霍尔对首钢滑雪大跳台赛区的评价,火遍全球网络。

“疯狂”的烟囱?很酷?北京市民乍一听,大概要愣神好几秒钟,等回过味儿来,不由得会心一笑:现在的首钢,可不就是很酷吗?

百年首钢于2005年启动整体搬迁,至今已过去17年。期间先后经历了北京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并作为冬奥会赛区之一,见证了中外运动员在大跳台“冲天一跳”的精彩表现和北京这座世界上独一无二“双奥之城”的无上荣光。

工业遗存与“冰雪之约”激情碰撞,借助北京冬奥会筹办和举办的契机,首钢实现了再一次的蜕变升级。镌刻着厚重时代记忆的老厂房或变身专业赛事场馆,或成为高品质旅游接待酒店。滑雪大跳台赛后将成为普通市民的游艺乐园。还有六工汇等城市更新地标项目的兴建、轨道交通冬奥支线的开通,为首钢乃至整个京西地区发展注入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称赞,石景山首钢园区必将成为奥林匹克运动推动城市发展的典范,成为世界工业遗产再利用和工业区复兴的典范。

“雪飞天”:竞赛场馆与工业遗产再利用的典范

似一只魔幻的水晶鞋,又像一条飞天的绸带——首钢滑雪大跳台的梦幻造型早在冬奥会正式举办之前就已经圈粉无数。中国敦煌壁画里的“飞天”在这里有了“超现实”的版本。大跳台也因此获得昵称:雪飞天。

赛事拉开帷幕后,大跳台更是广受运动员的赞誉。2月8日,中国代表团运动员谷爱凌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项目摘得金牌。赛后,谷爱凌返回休息室,不时回头打量这座带给她好运的场馆。“我真的很喜欢脚下的这片场地,这条赛道真的很棒。而且不只是我,几乎所有运动员都告诉我,首钢大跳台是他们滑过最好的场地。”谷爱凌说。

不仅是运动员,德国《明镜周刊》也刊文盛赞首钢滑雪大跳台是冬奥赛场的建筑典范,堪称“工业迪士尼乐园”。

可能您想象不到,滑雪大跳台一开始并没有确定在首钢选址。首钢滑雪大跳台总设计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张利介绍,国际雪联希望大跳台场馆选址在城市中心,以吸引更多年轻人。最初的几个选项包括鸟巢、张家口颁奖广场,甚至还有过在天安门广场搭建临时跳台赛后拆除的大胆想法。

最终,北京冬奥组委给出了首钢园这个选址。“首钢园里标志性的冷却塔和工业遗产背景相当震撼而且独一无二,如选址这里,也是世界首个与工业遗产再利用和城市更新改造结合的奥运场馆。这一想法最终获得了国际雪联和国际奥委会的极大认可。”张利说。

更加出人意料的是,不同于之前世界各地滑雪大跳台比赛场地均是临时设施,首钢大跳台从设计之初就打定主意:要建成一座永久性设施。

为什么一定要建成永久设施?“首先,我们想使用钢结构进行建设,体现首钢的钢材生产、加工以及建造能力。其次,首钢园区实现全面复兴,要充分借助冬奥这一重大机遇。”首钢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建成永久性设施也能给这个项目的推广和发展带来更好的机遇。”

大跳台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对工业遗产的尊重和城市天际线的延续。项目以4座70米高的冷却塔和石景山为背景,对跳台本体的高度进行了严格控制,将赛道与观众席部分下沉至群明湖水平面以下4米,使跳台最高点不高于冷却塔,同时跳台主要的75度斜向支撑结构也与冷却塔的弧线角度相似。“这也是对工业遗存的一种回应与包容,实现了对首钢工业记忆的延续和对北京城市西部独特城市风貌的保护。”设计团队负责人介绍。

“横空出世”的首钢滑雪大跳台由赛道、裁判塔和看台区域三部分组成,赛道长164米,最宽处34米,最高点60米,分为助滑区、起跳台、着陆坡和终点区域四个部分。为了让大跳台的色彩从首钢工业遗存中跳脱出来,设计团队选取了冬奥会会徽的颜色做渐变处理。大跳台采用穿孔铝板进行包裹,这种材料可以让大跳台显得更加轻盈,同时赛时兼有防风作用。

滑雪大跳台赛事的配套设施则全部来自首钢冷却塔区域的工业遗产改造,原冷却泵站、制氧主厂房被改造为验票安检大厅、赛事管理办公区和综合服务楼,原发电厂厂房被改造成北京冬奥会官方接待饭店,为赛事接待工作提供高品质服务保障。

“它实现了竞赛场馆与工业遗产再利用、城市更新的完整结合。”一直关注首钢滑雪大跳台的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酷酷的“烟囱”:工业遗产有了潮酷“新面孔”

北京冬奥会上,跟着首钢滑雪大跳台一起成为“网红”的,还有运动员背后的首钢工业遗存。

令美国运动员亚历山大·霍尔印象深刻的“‘疯狂的’烟囱”,正是滑雪大跳台的炫酷背景——老首钢的4座冷却塔。

这些冷却塔原本是首钢电力厂的配套设备,停产之后作为厂区特色标志物进行了加固保留。4座冷却塔结构形式相同,塔高约70米,最早的建造于1978年,最晚的建造于1991年。其功能主要是完成热水和空气之间的热交换,降低循环水的温度,为电厂发电提供足够的冷却水,如今经过改造注入时尚元素,独特的风貌迅速成为媒体镜头捕捉的焦点。

包括这几座冷却塔在内,首钢园里大量的工业遗存因为冬奥有了新的时代“面孔”。

就在首钢滑雪大跳台北侧,首钢香格里拉酒店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官方接待饭店”于去年年底开业。进入酒店大堂,宾客仿佛置身热带雨林,各类植物将大堂装点得绿意盎然。绿色丛林之间,红色的钢制旋转楼梯成为点睛之笔,串联上下不同的层次空间。如果不是置身其中,很难想象这座酒店是由过去首钢的电厂改造而来。建筑内保留了老电厂的厂房结构、汽轮机组等工业设备,酒店外侧也特意保留了几根混凝土本色柱子,只进行冲洗不做翻新,将工业风与现代时尚设计完美融合。

首钢园北侧,首个改造的西十筒仓项目,将筒仓、料仓、空中运输通廊、转运站、空压机房等变为创意办公园区,最终成为北京冬奥组委的“家”。从远处望去,这些过去存放铁矿石的筒仓外侧,镂空雕刻出直径1至3米的圆孔,成为富有灵气的“外骨骼”。筒仓内部,原本上下贯通的空间被分割成一层层办公区,保留着混凝土立柱和钢板横廊,屋内还安装智慧照明系统、智慧温控系统等,可自动调节光线、温度。老产业和新科技在这里交融,充盈着历史厚重与现代活力。

从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区向南走不远,就到了石景山脚下的国家冬训中心。原本青灰色的精煤车间针对冰雪运动特点和比赛训练要求进行“私人订制”,在原工业厂房的空间结构基础上被改造成冰壶、花样滑冰、短道速滑三个训练场馆。一旁曾作为运煤车站调度室的厂房也改扩建为崭新的冰球馆,成为国家队训练场地。从外观上看,冰球馆外立面主色调是灰色,和另外3个训练场馆的宫墙红色相映成趣。

冰壶、花样滑冰、短道速滑3个训练场馆再加上冰球馆,这“四块冰”保留了老厂房的整体结构,建筑的南北立面呈现出一种竞技体育的速度感与工业化时代集体记忆的反差视觉。建筑内保留下来的混凝土柱、天车梁和剪刀斜撑等工业遗存,起到结构支撑作用的同时,还营造了室内工业风的氛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工业特色冰雪场馆风貌。

首钢园:因冬奥而融入更宏大的发展格局

变化不止于首钢园内部。北京冬奥会的筹办,让这座长时间以来相对独立发展的工业园区打开了封闭的厂区围墙,融入了京西地区更宏大的发展格局。

北京冬奥公园依永定河而建,与首钢园紧挨着。去年年底,冬奥公园标志性景观节点“冬奥之环”亮相,园内“冰雪森林”“火车乐园”等30多个景观节点全部实现建成开放。

在所有景观节点中,“冬奥之环”最引人注目。其顶部的银色环形钢圈科技感十足,中间的红色阶梯如彩带般环绕而下,体现柔美。沿“冬奥之环”的旋转楼梯登上二层廊道,视野一下变得格外开阔:往西看是水面浩荡的永定河,往北看是有“京都第一仙山”之称的石景山。最让人欣喜的是,由“冬奥之环”登上空中步道,可直接进入首钢园,抵达“雪飞天”。

“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从首钢到永定河以前要兜个大圈。现在站在‘冬奥之环’,首钢滑雪大跳台就在眼前。”石景山区城管委的马惠介绍,“接下来,我们会把冬奥赛时的临时围挡拆除,首钢园和冬奥公园将完全实现融合连通。”

在建设北京冬奥公园的过程中,首钢拆除了园区北区西侧的围墙,在与之相邻的永定河左岸新增了出入口。冬奥公园在这一片区新建了广场、露天剧场、景观平台、非标准体育场、亲子活动空间,打造了4个主题的户外休闲体验区,成为周边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以北京冬奥公园为纽带,一度割裂的城市空间界面实现了自然缝合。不仅如此,利用首钢园内冷却工业循环水晾水池打造的群明湖和秀池,也将逐步与永定河水系互联互通,依傍石景山营造山水辉映的休闲景观带,为首钢园三高炉、香格里拉酒店、滑雪大跳台等湖边特色载体营造温度与活力交织的公共空间。

在首钢园东侧,还有一条崭新的地铁11号线冬奥支线于去年底建成通车,将首钢园区与城市交通网络联系起来。其中,北辛安站与新首钢站区间将建“地下商业街道”,设置在站厅层,乘客出站即可进入地下步行街,并与国际人才社区等周边用地便捷联系,形成深度融合的站城一体化空间。

冬奥,让首钢变得越来越开放。石景山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石景山区与首钢区企联动,超前谋划滑雪大跳台、冬奥办公区、“四块冰”三大片区的赛后利用,赋予其体育休闲街区、单板与空中技巧研发中心及冬季运动展示等功能。

那么,后冬奥时代的首钢园究竟会给市民、给这座城市带来什么?

后冬奥时代来酷酷的“烟囱”这么玩

3月13日,星期日。虽然天气略有些阴冷,但到首钢园参观滑雪大跳台的观众仍是络绎不绝。“瞧,这就是谷爱凌、苏翊鸣夺冠的地方!”不少年轻人专程赶到这里打卡,身姿飘逸的“雪飞天”和炫酷的“大烟囱”成了摆造型的最佳背景。

不过也有不少市民有疑问,“这么漂亮的大跳台以后用来干什么?我们普通人也能进去体验吗?”

“答案是肯定的。”首钢园运动中心副总经理郭晓民介绍,作为世界首例永久保留的大跳台比赛场地,大跳台在设计建设之初就充分考虑到赛后利用。今后这里将围绕举办世界级赛事、专业运动员训练、承接首发首秀首展商业活动、市民文化娱乐等场景举办活动。夏季举办小轮车、滑板等极限类比赛,冬季举办“冰雪汇”活动邀请市民打卡玩雪,平时还可以举行新车发布会、音乐节、啤酒节、灯光秀等商业活动、体育文化活动,实现大跳台一年四季全部充分利用。

冬奥会后,大跳台在冬季还可承办国内外大跳台项目体育比赛,成为专业运动员和运动队训练场地、青少年后备人才选拔基地,直接服务冰雪运动发展。

和“雪飞天”一样应冬奥而生的,还有距离冬奥组委办公场馆不远的“四块冰”,即国家冬训中心,赛后也将开放。

郭晓民介绍,“四块冰”中的冰球馆将采用“赛事+活动”综合利用模式,可实现“冰篮转换”,不仅能举办冰上赛事,也可承接篮球、拳击、格斗、台球以及室内极限运动,还能举办企业年会、新品发布等活动。另外三块冰——冰壶、花样滑冰、短道速滑三个训练场馆,将承接更多职业俱乐部的训练、比赛,并可根据国家队的备战需要动态调整场馆利用计划。

除了冬奥场馆,首钢园留下的各类工业遗存,天然具有科幻色彩,还为高端要素集聚释放了产业空间。目前,首钢园正聚力打造科幻产业聚集区,现已吸引中国科幻研究中心、当红齐天、未来事务管理局等10余家科幻企业入驻及相关项目落地。

首钢园区的六工汇项目将在今年二季度正式开业,这个由首钢工业厂房提升改造而来的城市更新地标项目,将打造汇聚现代办公、复合商业空间的国际化城市复兴标杆,成为北京城市新地标。

石景山区委书记常卫介绍,石景山区和首钢集团是新首钢地区发展的基础、主体和动力源,接下来双方将进一步加强合作,持续利用冬奥遗产,着力推进新首钢北区及东南区规划建设,将新首钢地区打造成为带动京西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首都城市复兴的新标杆,推动整个京西地区高质量发展。

专家观点

为奥运推动地方城市更新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想范本

首钢滑雪大跳台是世界首个与工业遗产再利用直接结合的奥运场馆,也是世界上首个永久性滑雪大跳台场馆,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举办后,成为首钢园的重要遗产。首钢园独特的城市风貌也为北京冬奥会大跳台项目,以及城市文化活动等的举办增加了特殊的记忆点。

大跳台在设计过程中引入了最新人因技术进行辅助分析,提升了空间延续工业记忆、服务现代城市生活的精准度与质量。大跳台及其竞赛附属设施的规划设计还为首钢工业园区的土壤和水体生态修复提供了机遇。规划范围涉及水域景观面积逾21公顷,其中工业晾水池为首钢园内最大水体。结合工业晾水池生态改善,群明湖沿岸形成丰富多变的景观节点,为市民提供多种形式的亲水空间。

此外,规划设计还充分考虑了赛后长期使用需求。冬奥会后,大跳台将继续承办世界杯、世锦赛,为专业运动员提供全季训练场地,以及作为青少年后备人才的选拔基地等,服务中国冰雪运动发展。

今日,首钢园已成为冬奥会标志性旅游景点和京西休闲场所,人们的日常生活将持久地在此与建筑紧密相连。首钢滑雪大跳台作为首个选址在工业遗产内的奥运场馆,为奥运推动地方城市更新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想范本。

作者系首钢滑雪大跳台总设计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张利

编辑:李华山

2022年03月18日 07:59:18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