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冬奥 · 清华 · 向未来 - 正文

张家口崇礼借冬奥转型“白色产业”

来源:人民网 2-17 李博

在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以前,河北张家口崇礼曾长期受矿业开采的影响,生态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借助冬奥契机,以及滑雪等“白色产业”在生态修复方面的巨大优势,张家口地区遵循生态优先原则,以冰雪带动新兴“白色产业”进驻,实现近百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

赛事举办与地方发展同步规划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项目规划设计总负责人张利介绍,张家口赛区规划将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理念贯穿于冬奥场馆建设的所有环节,重塑崇礼的林海雪原。

在张家口赛区规划时,规划师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与北京冬奥会助力城市与山地共同富裕的策略,全面考量了竞赛核心区域,以及从张家口地区高铁沿线区域更新、崇礼总体规划到老县城更新与乡村振兴的各个环节,为整个地区的经济人文发展提供蓝图。

因地制宜组团化布局。规划设计团队以各条山谷内的平缓可建设用地为基础打造建设的肌理,保证新增的建设组团不破坏既有的山形地貌。

轻触式干预的东方自然观与新能源系统。在水洪系统、能源系统、道路系统等方面,规划团队遵循“轻触式”的干预原则,“我们不照搬城市区域的规划建设方法,不大规模扰动山体生态环境,新建的古杨树场馆组团等主要设施均架离山体地表。”张利说,“我们还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风电资源,以直流柔性供电网络向张家口赛区乃至北京其他赛区输送绿色能源。”

延续中国北方山地文化传统。张利说,这主要体现在太子城遗址的保留与张家口奥运村的北方山地建筑风格,以及“雪如意”、“冰玉环”等冬奥场馆的中国文化意象表达方面。

赛时任务与赛后任务无缝衔接

“以赛后利用为重,实现赛时任务与赛后任务无缝衔接,这是我们在张家口赛区冬奥场馆设计中所采用的一个主要设计策略。”张利说。

张利以“雪如意”为例,这个场馆的设计在从大到小的尺度上结合了四种赛后任务。

第一种是在宏观的山林总体尺度上,建筑师结合了“识别性任务”。张利说:“‘雪如意’对中国文化的明确表达,以及与山林环境的积极对话,让它成为了张家口赛区范围内一个标识,这对它赛后吸引力的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二种是在古杨树组团的尺度上,张利和团队结合了“目的地任务”。借助“冰玉环”的慢行系统和“雪如意”柄身、柄首(室内)、柄尾(户外)全部可近距离体验的空间,设计团队在“雪如意”及周边设施人因分析中,大致可提供185分钟的驻留时间,完全可以成为文旅目的地。

第三种是在建筑整体的尺度上,建筑师结合了“漫游任务”。“雪如意”在柄身上提供了远超其他现有跳台滑雪场馆四条完整连续的上下台阶,总步级数近3000级,可让人近距离沿跳台赛道上下或停留拍照,如同徒步登山一样,步移景异。张利表示,这也是对以前跳台滑雪场馆不能让普通人接近赛道的一次突破。

第四种是在柄首(室内)和柄尾(户外)两个公共空间,张利团队结合了“共享任务”。柄首的顶峰空间提供千人规模的室内多种活动功能,柄尾的体育场则提供万人规模的室外大型活动功能。“这两个空间的潜力目前已得到一定的验证。”张利说。

编辑:李华山

2022年02月21日 08:09:08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