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冬奥 · 清华 · 向未来 - 正文

参与致敬人民的清华学子:一步跨82厘米,表演“走路”不容易

来源:新京报网 2-4 杨菲菲

2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奥开幕式上,李润凤和几十名来自北京各大高校的中外学生一起,以身为轴,眼神坚定而柔和,缓缓引领着画面展开。

李润凤是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2019级本科生,也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表演《致敬人民》中的一个“演员”。

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致敬人民》这个环节是专门设置的,让普通人站到舞台上,展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形象。

“哒哒哒哒……”1月28日下午6点半,清华大学的主楼前已暗了下来,周围不时有路人走过。把手机上的节拍器速度调到110,李润凤合着节奏,旁若无人地走着,大步流星。像这样的私下训练,李润凤已做过很多次。

速度110、每步82厘米,表演“走路”不容易

“我们其实就是走路,表演一个行走的过程,所以我们也被叫做‘致敬的行走演员’或者‘行走演员’。”《致敬人民》参演人员、清华大学化工系博士生杨雯惠说道,看似简单的“走路”,表演出来却并非易事,“我们需要从‘鸟巢’的一边走到另外一边,距离是有限制的,还要在一定的时间内恰好走完,这对我们的速度也有要求。”

根据官方数据,椭圆形的国家体育场(鸟巢)长轴332.3米、短轴296.4米。这就意味着“致敬的行走演员”要在一分多钟的表演时间内,走完三百余米的全程。作为对比,普通人每分钟也就走一百多米。

何时迈脚、何时落地,对于演员们来讲,是可以用技术解决的。每个人都带着一个耳机,耳机里播放着节拍器110的节奏。“我们可以听着节奏迈步子,但每一步的距离是多少?这对我们来说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杨雯惠表示。

为了精准地将每步距离设定为82厘米,杨雯惠反复练习直到形成肌肉记忆,“我们相当于卷轴的一个轴,要始终让这条线在两脚之间,那就只能一遍一遍地练习,这样才能精准地卡住这条线。”

李润凤适应得很快,她曾是清华大学国旗仪仗队队长。担任队长期间,李润凤每周都会在主楼前的这块空地上进行队列训练或是带领同学训练。

除了跟其他同学一起训练,李润凤还习惯自己在主楼前走一走,“仪仗队走路的速度是96,我把节拍器的速度调整到110,然后开着节拍器练习。”

为了保证所有人始终能成一条轴线,两边的人要不断向中间的人看齐,中间的人则担负着保持整队节奏的重任。“之前训练的时候,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在中间的位置,我和旁边的同学两个人掌握节奏,那个时候压力真的很大。”杨雯惠表示,这段经历对自己而言刻骨铭心,“如果走得快了或者慢了,都是因为我。”

训练4个多月,有时会想“原地逃跑”

“轻轻地捧起你的脸,为你把眼泪擦干,这颗心永远属于你,告诉我不再孤单……”在当晚的冬奥会开幕式表演中,这首发行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歌曲《让世界充满爱》传达了爱的力量,也成为了《致敬人民》环节的主题曲。

虽然在训练中已听过这首歌上百次,每次歌声响起时,杨雯惠依然动容。“我觉得我们就是要托起一颗颗孤单的心,捧着那些受伤的心,团结在一起,手拉着手一起向未来。”杨雯惠的眼睛闪烁着光芒,脸上也带着暖暖的微笑。

在《致敬人民》的演员训练时,导演曾反复告诉大家要注意面部表情、注意仪态。“有一个导演是做情绪管理培训的,他就跟我们讲,眼中一定要看到希望。”这句话给杨雯惠留下了深刻印象,每次在表演中都在脑海中想象出幸福的生活场景,而这样的情绪对于面部表情的影响也十分大,“只有我们每一个人的眼中都能看到足够的光芒,这个节目的意义才会充分地体现出来。”

对于日常习惯了严肃的李润凤而言,柔和的面部表情总是差点儿意思。“我每次觉得自己已经在笑了,导演走过来说‘你表情太严肃了’。”

为了让演员们能变得活泼起来,导演组会让大家面对面站着大笑,或者分小组做一些拉进彼此距离的训练。但这对于性格本就内向的李润凤来讲,有些困难,“像我这种‘社恐’真的是压力值瞬间拉满,有的时候训练着我都想原地逃跑。”

慢慢地,李润凤的表情越来越好,“平时训练是一个封闭的场馆,视线总会受阻,但是在鸟巢抬头就能看到天空,是一个非常空旷非常宽广的体育场,情绪也很容易调动起来。”

面带微笑大踏步前行,李润凤和小伙伴们作为“致敬的行走演员”,在鸟巢上贡献了一场完美的表演。

“成就感大于遗憾”,和各国青年一起向未来

杨雯惠来自著名的“短道速滑之乡”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她从小就很关注短道速滑,每次冬奥会都会观看比赛。

“索契冬奥会的时候,我还是个初中生。因为有时差,每天熬夜看比赛。”杨雯惠心想,什么时候能不用熬夜就好了。冬奥会的举办地从索契到平昌再到北京,这一次,杨雯惠可以不用熬夜看比赛了。

对于这场演出,李润凤一直很期待。

李润凤告诉记者,虽然训练了四个多月,但自己是作为“卷轴”引领画面铺开,“我们都没有机会去回头看看画面到底是什么,而且我们是站在地面上的,很难看到这幅画面展示的全景。”

在李润凤看来,一场表演除了演员,还有灯光等各种要素配合,“可能每个演员都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但又不清楚这个效果最终会是什么。”对于这种“人在现场但不清楚完整画面”的情况,李润凤多少有些遗憾,“但这个画轴是大家努力一脚一脚走出来的,还是成就感大于遗憾。”

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这群大学生从陌生人变成了“战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有很多外籍学生跟我们一起训练,他们的中文非常好,交流起来没有障碍。”杨雯惠在训练中认识了一位来自尼日利亚的学生,候场间隙还学习了尼日利亚的儿歌、拍手舞等等,“了解了很多其他国家的文化。相处过程中,我也真切感受到了我们这一代青年是如何共同走向未来的。”

李润凤则跟同校不同院系的学生聊了很多,“我辅修了国际关系专业,就正好有同学是这个专业的,平时我们还会一起讨论看书的问题。”

从2021年10月开始,他们经历了持续四个多月的训练和彩排。李润凤也曾熬夜写论文,甚至在彩排候场时抓紧时间复习功课。好在结果不错。前不久,清华大学的期末成绩公布。李润凤取得了入校以来的最好成绩,“所有的科目都拿到了4.0的学分绩。”

“对我来说,重要的是参与一场全球盛事,而且以中国青年代表的身份出现在大舞台上,表现我们的自信、不卑不亢,同时又向全世界传达,我们准备好了,我们准备携起手来一起迎接未来。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李润凤说道。

编辑:李华山

2022年02月09日 10:10:32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