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冬奥 · 清华 · 向未来 - 正文

【冬奥有我】刘方元:在冰球队做传递冰雪热情的“冰丝带”

2008年,刘方元第一次来到北京,好奇地在鸟巢门口张望,在观众席上感受竞技运动的魅力,对于奥林匹克运动的好奇自此扎根心底。

受到冬奥会号召,刘方元开始了解校园内的冰雪运动。高中时曲棍球的训练经历让她把目光投向了颇有相似之处的冰球。冰球队每周训练3次,每次凌晨1点多回到园子,披着月光,拖着巨大的护具包走回宿舍,她在脑内不断回忆训练的要点,复盘各种滑行与战术动作。而一旦进入赛场,一切的想法便不复存在,场馆的气膜结构与冰面仿佛化为一体,天地间只剩彻底的白,冰球队员唯一的目标也只剩那颗黑色的扁球。与人大冰球队的友谊赛是刘方元解锁的第一场冰球比赛。当穿上代表清华的号衣站上冰场,她感到自己正式成为了球队的一员,每一次挥杆与冲撞都代表着学校的实力。

冰球队给予她的意义超乎想象。这是她第一次在园子中经历如此高强度的训练,也是第一次在竞技体育中收获成就与感动。穿戴整齐站在冰面上,起步、蹬冰、追逐,球杆与球杆碰撞让她心情澎湃;蹬冰、急转、压步,逐步提升冰上滑行技术,精彩刺激的拨球、射门技术训练,让她心中的雪花熊熊燃烧。冰球在生活中带给刘方元最大的收获是团队感。在和队友们在去往训练场地途中时,大家畅谈着训练与生活,也畅想着球队与协会的未来发展。那辆大巴车,承载了美好的集体记忆与丰富的共同收获。

刘方元与冬奥会宣传立牌合影

让刘方元印象深刻的是那次在什刹海的训练。她直观的感受是:户外练习与专业的室内训练截然不同,户外的冰面更有一种“三亿人上冰雪”的市井感。练习速滑的大爷、初学滑冰的小孩、推着小袋鼠体验滑冰的市民、练习花样轮滑的大哥等等让人感受到冰雪运动的无限潜力与魅力。她不禁想到:普及化的冰雪运动可能会成为北京的一张文化名片。能够在“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旁滑冰,旁边是朱红色的琉璃黛瓦,远处是飞过的雁群,这是多么中国化的冰雪体验。

在听闻北京将要成为首个“双奥之城”的那一刻,刘方元下定决心,希望可以用自己的力量服务冬奥,参与这一场冰与雪的盛会。如今作为一名OFA志愿者,她负责直接对接T1/T2客户,在日常的行程安排与服务过程中时刻与外方交流。在其中她感受、见证着各个部门在这样一场复杂的大型活动中各司其职,也十分激动可以参与这样一场宏大的叙事,并在其中作出自己的一点贡献。

全体对外联络分队合影留念

在志愿工作中,刘方元难以忘怀的是北京初雪时的片刻。那时她在三教培训,需要集体核酸再返回三教继续培训。当时她和同伴去往校医院,在漫漫雪中一路欣赏着安静荷塘、荒岛、二校门与大礼堂,聊着冬奥,漫步在每个布满新雪的角落。再回到三教的时候,太阳升起,雪已销声匿迹,不见踪影。当时她感慨于自己能够独享清晨清华园初雪的这份幸运,而在白茫茫的校园中讨论着即将到来的冬奥盛事,也仿佛拥有了“纯洁的冰雪,激情的约会”的直观体验。

进入闭环的刘方元,对闭环的认识是:“闭环”像是在城市内部内嵌入了一个更小的有机体,组织方与运动员们在其中封闭生活。闭环是高度复杂与有机的,在横跨三个赛区的冬奥赛事中,实行精细的闭环管理需要无数相关方长期的筹划与努力。而她身为一名志愿者,作为其中的一环,十分荣幸能够参与进社区的建设,也十分期待闭环内的冬奥岁月。

响应“带动三亿人上冰雪”的号召,如今的刘方元致力于传好冰雪运动的“接力棒”。无论是在冰球队里还是志愿者的阵地上,她都将与更多冰雪运动爱好者一同迎接北京2022年冬奥这场激情的盛会。

(清华新闻网1月28日电

来源:“清华大学学生公益”公众号

编辑:李若梦

审核:周襄楠

2022年01月28日 16:20:23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