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 - 正文

主题论坛五

中国金融业还需加大对外开放力度


清华新闻网6月6日电  5月20日上午,2018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的主题论坛聚焦“中美贸易与金融开放”。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金光经济学讲席教授、副院长,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黄益平,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祁斌,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姚余栋,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以及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陈卫东分别就“中美贸易与金融开放”主题进行了发言,并对当天上午发布的“中美就经贸磋商发表联合声明”表达了各自的观点。本场论坛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紫光金融学讲席教授、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鞠建东主持。

黄益平谈到,金融开放能促进创新、提高金融效率、控制风险。中国这一轮的开放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完全是因为中美贸易摩擦而开放,国务院去年推出新的金融开放政策,实际上在贸易摩擦升级以前就已经在做了。黄益平认为未来需要分清楚金融服务业的开放和资本流动的开放。黄益平表示,在金融开放的具体执行过程当中要执行两个措施:一是讲究金融开放的次序问题;二是建立长效机制,需要宏观、微观审慎监管机制,这是保证在获益的同时还能支持金融稳定。

 

黄益平作主题演讲

祁斌认为,中美磋商从客观上来讲是中美进入“双峰时代”的标志,其特点就是竞争加合作。从市场份额上来说,现在中国的制造业第一,在客观上与美国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但另一方面,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却还不到美国的十分之一,差距很大。祁斌表示,中国需要建立更强大的金融体系和更强大的资本市场来为实体经济服务,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崛起。

祁斌作主题演讲

姚余栋表示,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将形成“鲶鱼效应”。姚余栋在三年前曾预测全球流动性出现不足,他表示现在全球流动性不足可能会持续十多年的时间。他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必然会要求中国的金融业走出去,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将形成“鲶鱼效应”,不仅会刺激国内金融业更具有国际竞争力,还会助力其走出去,支持人民币国际化,从而给全球补充流动性。姚余栋还预测今年是中国银行业的拐点,明年将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于中美磋商,姚余栋认为这次中美磋商就部分问题达成协议是个好消息。他预测今年中国的社会零售销售品可能超越美国,中国将会成为全球最大市场,并在未来10年将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

姚余栋作主题演讲

在沈建光的演讲中,对于如何避免金融风险,他表示有两个层次的内涵。一是防范金融风险,其核心是要防范实体经济的滑坡,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政策,金融开放会造成一定冲击,如何应对这些冲击是最重要的。政府的债务、实体经济出现问题,就会出现金融风险。对此,政府已经采取了多重的措施,构建监管框架,可以防止金融乱象的产生。沈建光还认为中美就部分问题达成协议,避免打贸易战是好消息。沈建光分析称,在此次磋商中,双方都作出了让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金融稳定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同时,沈建光表示不要掉以轻心,进一步供给侧改革是应对今后可能继续会产生其他方面中美之间的较量的准备。

沈建光作主题演讲

陈卫东首先介绍了中国银行的发展情况,并分析了2017年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态势。他认为,在数据上看,2017年底外资银行资产是3.24万亿,占中国整个银行业资产的比重仅为1.28%,因此有人认为中国的银行业还没有达到开放的程度。这与外资银行的发展趋势、发展策略有关。他认为其中的原因包括三个方面:美资银行在中国这些法人银行的集团公司资产增长本身有所下降;美国本身的监管趋严,使其对海外机构资本的补充受到很大限制;美资银行的策略非常稳健,在行业、客户、业务品种的选择上是非常谨慎的。他还分析了中资银行在美国的市场发展的困难,包括数量上存在不足,我国银行机构在美国做纯非银行业务存在困难等。

陈卫东作主题演讲

 供稿:五道口金融学院 编辑:宋亮 张睿 审核:襄楠

2018年06月06日 15:34:31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