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网5月27日电 5月17日至18日,2025年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深圳举行。主题论坛十三以“金融助力文化和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为主题,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李东荣,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主任刘华,中国文化产业投资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春玲,中国动漫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鹏,腾讯云副总裁、腾讯智慧文旅负责人方腾飞参与圆桌讨论。本场论坛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文创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赵岑主持。

主题论坛十三现场
赵岑提到,党中央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这一重大战略定位,提振了市场信心。从数据来看,我国文化和旅游业迎开门红:春节假期、“五一”假期,全国国内出游人次和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均保持增长;全国规模以上文化与旅游类企业收入实现增长。在文化和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的同时,也应关注到行业面临的提振内需和优质供给等方面压力和挑战。如何用好“两新”“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等政策,实现金融精准支持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当前重要议题。
李东荣认为,文化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是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下的必然趋势,金融业应该认识到这一趋势,并主动做好金融服务,促进文化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当前,金融赋能文旅主要存在两方面挑战:一方面,从需求端看,文化旅游业的企业或项目如何更好地展现其现实价值和未来增长潜力;另一方面,从供给端看,金融业如何高效地实现对文化旅游行业的价值发现。同时,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科学技术是连接金融和产业的重要纽带,它可以帮助建立支持文化旅游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未来,应加强政策研究和制定,推动落地实施和部门协调,加快建立与文化旅游业发展相适应的投融资机制,积极助力文化旅游业成为国家重要的支柱产业。
刘华表示,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在资源条件、政策环境、市场需求、基础设施等基础要素方面具备发展潜力,其产业融合进程与全球创意经济发展趋势相呼应。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提供的服务体系,包括国际规则框架、全球知识产权注册体系、仲裁和调解等替代性争议解决机制、能力建设项目和国际合作平台等,以支持建设一个平衡包容、富有活力、面向未来的国际文旅产业生态体系。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愿与中国文旅产业各利益攸关方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文旅领域在知识产权价值转化、跨境争议解决、数字化环境下的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于春玲认为,从经济贡献度、产业辐射度、就业承载能力和未来创新空间四个方面看,文化和旅游业具备了成为支柱产业的基础。要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的潜力,就需要持续围绕文旅提振消费的作用,着眼于繁荣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结合区域特点培育新的增长点,为社会创造和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并从科技创新的角度去推动文化和旅游业融合。中国文化产业投资通过引导综合类的投资市场化基金加强对文化领域的投资,探索鼓励市场化机构搭建文化旅游基金,推动相关重点区域地方政府一起发起设立区域性基金,并结合直接投资国家重点领域、链主企业、重大的文化基础设施等,促进文化、旅游与金融合作。在引导耐心资本进入文化和旅游业时,应加强顶层设计,规划先行,确保政府财政支持,加强各类金融工具协同联动,保持政府基金合理的收益回报水平,鼓励政府类的基金集中发力和接续发力。
刘鹏指出,文旅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的核心在于供给侧创新,需通过原创IP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动漫游戏行业,目前存在原创IP竞争力不足、投资生态失衡等问题。对于如何更好的做好行业的整合和建设方面,他提出两项创新性举措:一是搭建供需连接平台,通过设立动漫产业引导性基金,引入专业管理机构,解决艺术家与投资人“沟通壁垒”问题,降低投资风险;二是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建立针对文化创意领域的专项估值体系和快速维权通道,提升IP商业价值的可预期性。同时,他建议搭建以政府为主导、社会资本参与的中国传统文化AI素材库与语料库,解决AI创作中传统文化元素使用混乱、标识缺失等问题,为内容创新提供底层技术支撑。
方腾飞认为,文化和旅游业可以拉动内需及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也可以促进形成更开放、更包容的社会文化。科技是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粘合剂、润滑剂和催化剂。科技与文旅有机融合和平衡是最大挑战。缺少文化底蕴的产品易成为单纯的炫技品,而过分追求文化的还原又易成为灌输、说教、“纪录片”式作品,市场接受度低。他表示,AI会为文化和旅游业带来服务效率、内容制作成本、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变化。他建议,在面对AI的快速发展时可以通过基于场景的碰撞做出一些可见的成果,并进一步深化数字化技术在产业投资、建设、运营全链条、全环节的应用。
供稿:金融学院
编辑:刘芳芳
审核: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