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网5月27日电 5月17日至18日,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深圳举行。主题论坛十二以“普惠金融促进包容共进”为主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深圳市金融稳定发展研究院理事长王忠民,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银行副行长苏里斯·萨姆努冯,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司长彭立峰,普惠金融联盟(AFI)副首席执行官兼首席运营官徐淑贤四位嘉宾展开讨论。本场论坛由AFI政策管理负责人阿里·基亚祖丁·穆罕默德主持。

主题论坛十二现场
王忠民指出,共同发展强调宏观与微观经济主体(如企业、家庭)在普惠与共融中实现利益最大化。在人工智能时代,这一逻辑体现在三大场景:一是开源技术降低了社会创新成本;二是云服务共享使中小企业零成本接入,提升了整体收益;三是数字资产收购与整合创造了“空能生妙有”的价值跃升。此外,普惠金融与金融稳定的协同需技术创新支撑:区块链保障数据安全,AI“监管沙盒”平衡创新与风险。中国社保基金的经验表明,多元配置(如早期投资权益市场、AI产业)可以对冲风险并获取长期回报。未来发展中,金融监管部门可积极推进“监管沙盒”试点,通过开放准入、鼓励竞争、设定安全边界,推动金融包容与经济稳定实现双赢。
苏里斯·萨姆努冯表示,共同发展意味着确保社会各阶层都能获得发展机会,不让任何人掉队。老挝将普惠金融作为国家减贫战略,但当前面临多重挑战: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服务覆盖难,低收入家庭金融使用率低;以美元为主的货币结构削弱货币政策有效性,现金支付主导导致数据采集困难;市场规模小、金融与通讯服务提供商少,农村网络覆盖不足。为此,老挝央行通过与私营部门、消费者协会合作,共享愿景、制定共同目标,以支持性监管政策鼓励创新,定期开展对话并加强从业者能力建设。未来五年,老挝将聚焦数字技术赋能,通过开放式银行体系与金融科技的结合,以低成本解决方案实现普惠金融的突破性进展。
彭立峰指出,成功的普惠金融应在基础金融服务更加普及、经营主体融资更加便利、金融服务乡村发展更加有力、金融消费者教育和保护机制更加健全、金融风险防控更加有效以及普惠金融配套机制更加完善等六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中国普惠金融以机会平等和商业可持续为原则,重点服务小微企业、农民等群体。在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和弱势群体信贷需求等方面都采取了有利措施。未来,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将聚焦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养老金融等领域的交叉融合,进一步强化“五篇大文章”的统筹谋划,注重协同发力,培育激励性政策环境,从而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徐淑贤介绍,AFI作为成员制国际组织,汇聚了全球83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及金融监管机构成员,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与新兴经济体。AFI通过连接各国政策制定者并赋能,推动制定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有效举措。在推动普惠金融方面,AFI最具突破性的四大政策创新包括:主动式利益相关方协同机制、监管沙盒、互操作性数字支付体系,以及基于风险分层的差异化客户身份识别(KYC)监管框架。未来五年,AFI将着力推进新兴市场与发达经济体监管机构之间的全球对话,开创“向东看”跨区域协作新格局,在单边主义抬头背景下强化团结协作。
供稿:金融学院
编辑:刘芳芳
审核: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