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网5月23日电 5月17日至18日,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深圳举行。主题论坛九以“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数字金融”为主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围绕“数字金融与数字经济季度形势分析”发表演讲,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发展与监管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张健华、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莫万贵、蚂蚁集团研究院院长李振华、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CEO张鹏参加圆桌讨论。此次论坛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王正位主持。
肖钢指出2025年一季度我国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持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数字制造业和数字服务业均表现亮眼,数字投资高速增长、数字消费稳中有升。数字金融方面,众多中小金融机构通过接入DeepSeek等大模型具备了应用AI大模型的能力,金融机构科技投入也更加注重投入产出比,金融数据市场建设也不断深化。对于未来发展,他建议要完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落实“AI+”战略;加快构建生成式AI金融应用的治理闭环,严格执行AI算法备案制度,加强AI技术滥用的风险治理;建设高质量的金融数据市场,探索数据要素权属、定价等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构建金融行业可信数据空间。

圆桌讨论
张健华分享了金融行业找准“AI+”关键切入点的思考。他认为金融业应围绕核心功能探索如何更好利用AI技术,尤其是利用AI在服务客户全流程中发挥的增值作用。同时,金融机构要了解技术的能力、短板和风险,结合自身能力和需求选择;要重视在AI时代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平衡好效率与公平、安全与权益的关系,将保护消费者的条件纳入金融机构的目标函数和全流程管控中。
莫万贵分享了健全与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相适应的金融监管机制和治理体系的思考。他认为金融机构在推进AI技术应用时要注重模型技术与业务场景适配性,避免过度依赖大型科技公司,注重构建自身个性化模型体系,并纳入内部整体风控合规机制,重视人机协同和业务流程再造,确保核心业务关键节点建立有效的人工干预机制。监管部门要秉持包容审慎原则与“技术中性”理念,深化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应用,营造良好创新氛围,坚持分级分类风险管理,发挥标准规范引领作用,加强监管科技能力建设及对科技公司的监管,强化金融消费者教育。行业自律组织需制定行业标准、提出治理倡议和自律公约。科技公司需强化责任担当,严控伦理风险,确保产品技术安全可靠、风险可控;要大力培养复合型AI金融专业人才。
李振华分享了AI大模型赋能普惠金融的思考。他认为大模型可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实现金融服务高效可得、精准赋能与个性化服务。推进AI赋能普惠金融需要制度配合,探索金融领域的应用分级和监管制度,构建高质量的指令数据合作生态,推动建设可共享的基础设施,完善行业大模型的技术标准。
张鹏分享了AI对金融价值链重构路径的思考。他认为AI不仅是工具,更是金融体系中不可忽略的实体存在,会改变金融服务的思维和服务范式,从以产品为核心转向以服务为核心。在投研、风控、客户交互等方面,AI已展现出超越人力的效率,未来将实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服务。AI技术落地需要技术、数据、管理和组织协调等多方面能力,监管侧也要积极拥抱技术。
供稿:金融学院
编辑:刘芳芳
审核: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