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网5月22日电 5月17日至18日,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深圳举行。主题论坛八以“金融赋能科技创新与发展”为主题,中国金融40人论坛学术顾问、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理事长马蔚华,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倪泽望,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科技创新界)邱达根,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IDEA)署理院长郭健,平安集团金融壹账通银行事业部总经理、中小银行联盟秘书长贾燕菁分别发言,展开讨论。

主题论坛八现场
黄奇帆认为,以产业互联网为基础的金融科技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关键。产业链集群既包括制造业的上中下游,还包括与制造业强相关的十大生产性服务业,形成制造业加生产性服务业“1+10”的产业链集群。产业互联网就是要把这“1+10”的产业链集群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移动通信技术形成的数字化平台“一网打尽”全覆盖。产业互联网能带来价值叠加和形成多种经济功能中心的作用,不仅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还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也是金融科技的核心基础设施。
马蔚华对政府引导基金如何发挥自身作用、促进科技成果成功转化进行了探讨。他指出,2024年我国的科技成果转换率已经达到约35%,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原因包括:第一,创新链与资金链的阶段性断链;第二,估值认知偏离;第三,政策目标与市场行为相悖;第四,容错机制与风险追责不相容。他认为,随着中央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政府引导基金应起到组织协调资金的作用,在动员、引导社会资源投入科技企业,建立风险管理机制方面起到引领作用。
倪泽望就创新投资模式助力初创科技企业跨越“死亡谷”,实现从实验室到产业作了分析。他认为,创投行业当前面临前所未有的变化:一是国家对创业投资的重视前所未有;二是行业募资投资艰难;三是人工智能时代带来的机会。针对当前创投行业的境遇,国家鼓励资本要有耐心,但目前创投行业赚钱效益不明显,要通过政策调整、鼓励和支持更多长期资本进入创投行业、在国有基金考核和问责方面予以更大的宽松等举措促进创投行业发展。
金融机构如何和科技企业深度合作是科创金融面临的一大难点,郭健结合IDEA在人工智能、金融科技、低空经济的前沿技术生态研发与产业化发表了看法。他表示,中国正在越来越多的科技领域从追赶型研发转向领跑型研发,而开拓性创新具有研发难度高、周期长、不确定性大的特点,初创科技企业对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有强烈需求。识别和控制风险是金融的核心要素,他强调加快运用人工智能、合成数据、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提升金融机构风控能力,以科技来创新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投融资模式,引导更多优质资金去帮助优质初创科技企业的发展。
贾燕菁提到,近年来,我国科技类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所遇困难日益凸显,究其本质仍属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滞后所致。她通过归纳了现阶段科创企业的痛点:害怕出险、研发与创新的不确定性、多维度资信体系建设未完善,提出三位一体的风险防控策略框架——智能化基础设施部署,以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技术可以很好地发挥风险管理作用;数据资产的价值重构,企业丰富和庞大数据的有效积累,有助于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科创企业专利知识产权的有效沉淀,对破解金融机构对科技型轻资产企业的估值难题,提供了更丰富有力的依据。
与会嘉宾还围绕“如何构建更有效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进行了深入讨论。
供稿:金融学院
审核:刘芳芳
编辑: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