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网5月20日电 5月17日至18日,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深圳举行。主题论坛五以“绿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讲席教授、绿色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鞠建东,巴西央行前副行长、国际清算银行前副总经理路易斯·佩雷拉·达席尔瓦,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驻华代表刘萌,马里前矿业能源和水利部部长、前塞内加尔河流域开发组织负责人哈马德·塞梅加等嘉宾分别发表主题演讲。论坛由法国桥智库主席周瑞主持。

主题论坛五现场
鞠建东针对全球气候危机挑战提出三点建议:一是通过南南合作对冲发达国家绿色需求下滑,中国应成为引领力量;二是政府需以担保机制确保绿色项目投资回报率,吸引国际资本参与;三是推动多边开发银行与新兴市场协作,解决绿色能源供需错配问题。
路易斯·佩雷拉·达席尔瓦从国际组织视角提出绿色融资框架,建议国际清算银行量化全球气候转型资金缺口,并通过多边担保框架降低新兴市场融资门槛。针对基层金融赋能,利用AI与区块链技术优化中小银行绿色贷款审批流程。他同时强调巴塞尔协议的规范作用,提出将碳排放作为绿色贷款审批的硬性门槛,并将ESG评级纳入债券发行架构。
刘萌系统回顾ESG理念的发展历程,指出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提出的十大原则已成为全球180个国家、2.5万家企业的行动纲领。她以中国实践为例,指出政策激励与绿色贷款双轮驱动的成功模式,并建议将循环经济纳入ESG考核体系。针对南北政策协同,她提出中国“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准则应与欧盟“全球门户”计划互补,共同制定气候韧性基础设施标准。
哈马德·塞梅加结合马里经验,指出非洲绿色转型面临基础设施滞后与债务高企的双重挑战。希望国际社会以“跳过式发展”思维支持非洲,通过南南合作引入中国智能电网技术,布局绿氢、储能等前沿领域。针对债务问题,他建议发行“气候韧性债券”,希望多边开发银行优先投资此类项目。
周瑞总结表示,绿色发展需平衡效率与公平,既要激活资本活力,亦需强化政策协同。他特别提及中国“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准则与欧洲“全球门户”计划的互补性:“跨区域联盟可化解南北分歧,将自然资本转化为可定价的金融资产。”
供稿:金融学院
编辑:刘芳芳
审核: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