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清华新思 - 正文

【清华新思】“奇思妙想”从这里破茧成蝶——清华大学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记者 曲田 王蕴霏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看卫星发射与观赏绚丽烟花无甚分别:震撼、感慨,却遥不可及。而今2020年,从前科幻小说中才会出现的“太空经济”“太空工业”,却已经悄然来到身边,开始了民营化的进程。正在经历“大航海”时代般快速发展的商业卫星行业,或将影响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

26岁的清华工物系博士生曹德志,已经为探索宇宙和遥观全球的目标,奋斗了近两年。在曹德志的履历中,“创新”“创业”是高频词汇。2018年,作为主要负责人参与承办第20届清华大学创业大赛时,曹德志被现场一幅幅精彩绝伦的创新创业图景一次次击中,心中深埋的那颗种子破土而出。

2019年4月,同一个实验室的师兄仓基荣即将毕业。师兄弟之间常常交流,偶然谈及未来发展,曹德志透露了创业的念头,仓基荣提出“卫星载荷”将拥有极大商业前景。仿佛积蓄许久的火苗遇到了氧气——两人一拍即合,创业之旅就此拉开序幕。

从一个创新想法到商业变现,对于学生创客们而言,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不仅仅是技术攻关和资金受限,更是一方能够帮助自己迅速成长的“沃土”。

在曹德志看来,自己却是如此幸运。“我们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学校的高度认可。清华有非常丰富的平台让学生去展示自己的商业逻辑,收获的不仅仅是资金支持,更是一种珍贵的肯定,这种肯定让你更加坚信自己能够做到。”

给予肯定,需要积淀的底气与改革的魄力,这离不开清华大学20余年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成功实践。

关键字:变

清华大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传统由来已久。1998年,清华举办亚洲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2002年,清华入选教育部创业教育试点院校。2009年以来,清华提出并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体系。

在副校长杨斌看来,清华的创新创业实践是使命驱动,源自对教育本质规律的理解。“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另起炉灶、新起摊子——这绝不是说不创新,而是不能用做新事的方式回避那些需要改革的深层次痼疾;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之道,应该是始终将育人摆在首位,全面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使之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的长成、脱颖而出。”

革新并非易事。“专业教育有固有体系,如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里面,需要调整现有的培养方案、重新设计课程结构和授课形式等”。清华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主管邓焱认为,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很大的挑战。

但是清华大学决心尝试。2014年秋季学期起,清华大学重点建设了一批挑战性学习课程,开启挑战性学习教学模式。这类课程围绕现实的挑战性问题进行设计,师生在课内外进行高强度投入,实现知识的集成和综合应用,并采用小班授课,便于创新能力、勇气和挑战精神的培养。截止目前,清华已建设了85门覆盖全部院系的挑战性学习课程。

跨学科

挑战课“跨学科系统集成设计”

“我认为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在大学课堂上完成。”清华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总协调人、教务处副处长刘培表示:“课堂的概念是广义的。清华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教室、校园以及学校为同学们搭建的各类平台都是课堂,我们相信一个广阔的课堂能够为学生将来真正从事创新创业打下基础,因为在任何工作岗位上想要做出成绩,都必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和精神。”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何让创新创业教育“如盐入味”,真正撬动学生的内生创新活力?清华大学选择从调整学业评价的“指挥棒”入手,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实现从“灌满一桶水”到“点燃一团火”的转变。

学校推出学业评价体系改革,变百分制为相对等级制,引导学生弱化对考试成绩过于功利化的追求,将课程选择的着眼点重新定位到真正有益于自身长远发展的创新能力和素质提升上来。同时实行弹性学制,将允许学生创业休学的年限延长为3年,为有意愿创业的学生提供支持。新的学业评价体系,不是简单以等级制代替百分制,更像是一个‘扳手’,在打破分分计较桎梏的同时,唤醒学生学习的内生驱动力。

关键字:X

午后,阳光充足,清华x-lab 1000平方米的工作区里,活跃着许多热情与专注的身影。

“x”寓意探索未知、学科交叉,“lab”展现体验式学习、团队工作。依托经管学院,由16个院系合作共建,清华x-lab开创了“三位一体”的实践育人模式,成为学生的教育平台、团队培育平台,以及资源聚集和学科交叉的生态平台。“我们的门槛像一条线,只要团队核心成员有清华师生或校友,有创新创业的意愿,都欢迎来找我们聊聊创业想法。”清华x-lab主任毛东辉说。

这里曾经是清华科技园的小食堂,如今经过设计后分为办公空间、教学空间、团队孵化空间、人员共有空间等功能区,可以同时容纳数百人进行实践和交流。从2013年4月成立至今,已有4万余人次清华学生和校友参与了x-lab组织的各类创意、创新、创业学习和实践活动,1600多支以学生、校友和教师为核心成员的创意创新创业项目团队加入x-lab,获得培育支持。更有许多创业公司从这里毕业“单飞”,注册公司延续梦想。目前,加入清华x-lab的项目团队已有650余家成立公司,203个获得投资,融资总额超过90亿人民币。

首届清华大学“校长杯”创新挑战赛十强对决 陈吉宁颁奖并寄语学子 (7)

首届“校长杯”创新挑战赛决赛

时间回到2014年,由x-lab发起并主办的首届“校长杯”创新挑战赛如同一颗石子投入湖面,在清华园顷刻间荡起阵阵涟漪。半决赛现场,一杯泥水从两块玻璃上倾泻而下,结果一块玻璃沾满泥水,另一块则完全没有留下水迹。

“哇!”伴随着评委们的一片惊叹声,负责演示的肖鹏飞璀然一笑,揭开谜底:“没有任何水迹残余的玻璃,是涂抹了易净星隐形镀膜剂。”

当时,医学部研究生三年级的肖鹏飞在实验室里研发出一项新技术,隐约觉得有市场,但下一步怎么办并不知道。肖鹏飞来到x-lab,在这里他获得了从公司战略、运营、产品销售、推广宣传等多方面指导,并接受建议,为团队引入了具有丰富市场开发和大客户营销工作经验的成员。那一年,肖鹏飞的易净星团队拿下首届“校长杯”金奖,正式开启摸爬滚打闯市场的进阶之路。

然而,真实市场远比预想中还要“暗淡”。肖鹏飞起初想将技术应用在汽车玻璃上,却连连推销失败,想做建筑物外立面清洁,但难突破资质关,最终用在了眼镜布上,每年有十几万元的营业额。

“你是想单纯做点儿小生意,还是想成就一番事业?”毛东辉一句话点醒了肖鹏飞。于是,肖鹏飞转变思路,专注于光伏产业,随后一举拿下不少知名企业订单。2018年,易净星实现1000余万营业收入,2019年初又和山东微山县合作建厂,总投资额高达1.5亿。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易净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充分发挥所在领域优势,向全国各地医院和发热门诊捐赠了数十万件眼镜抑菌防雾布,帮助一线医疗工作者解决“眼前之忧”。

“不能一次追好几只兔子,而要摘你能够得着的果子。”毛东辉认为,学生在创业时往往有技术但缺乏商业思维,容易分散力量,给竞争对手机会。“麻省理工大学许多创业课程的教授既是创业者,也是投资人,他们能带给学生很多实战经验。”为了弥补学生创新创业中缺乏的实战经验,清华x-lab引入了“驻校企业家”和“驻校天使投资人”等,他们都是商界和投资界的活跃人士,会定期到x-lab为创业团队提供一对一辅导,将产业界的真实需求直截了当反映到教育中来,让师生直面“房间里的大象”。

如今,x-lab的驻场服务机构从银行扩展到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知识产权事务所等。“要以创业的心态和生态做创业教育,坚持教育者初衷,坚持行动学习,给潜力的种子阳光和雨露,伴随他们成长,一定会有发芽再开花的结果。”毛东辉说。

关键字:创

数控车床、铣床、精雕机、3D打印机,国内外创客明星、知名创客导师,不同学科思想碰撞、忽然冒出的创意火花……2015年10月,以“技术创新”为特色,在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基础上升级转型的清华iCenter迁入李兆基科技大楼,建筑面积达到16500平米,成为全球最大的校园创客空间。

z14

中美青年创客大赛北京赛区决赛

作为工程实践教学基地,iCenter记录了无数清华学子的第一次动手实践,引导他们探索书本之外的奥秘。“清华支持创客活动的重要体现之一是资源开放式管理。只要是清华学生,不管是本科、硕士、博士,都可以使用iCenter的场地、设备。可能只带来一张自己看得懂的示意图,不一定需要精确的图纸,iCenter专职的工程实验教师便可以为同学们提供深入指导,帮助学生把想法‘造’出来,变成实物原型。此外,学生还可以自主使用3D打印、激光切割等设备。”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主任李双寿说。

在iCenter一万多平方米的空间里摆放着上百台机械制造和电子制造设备,供创客们使用。这里诞生了很多奇妙的东西,比如“方听音乐盒子”,这个成本只有百元的木制方盒子,只要与iPad连接,就能变成钢琴、沙锤、吉他、架子鼓等不同乐器;“城市树邻”是一款会移动的花盆,通过多种传感器采集阳光数据,指引花盆移动,寻找充足的阳光。八度阳光、、modo电动汽车、天空工场兴趣团队等众多创客团队从这里走出,将梦想变为现实……

“天格计划”学生兴趣团队首颗实验卫星发射入轨并上电成功测试 (1)

“天格计划”学生兴趣团队首颗实验卫星发射入轨

iCenter并不是特例。多年来,清华大学为对创新创业有兴趣有特长的学生搭建了丰富多样的平台,让同学们在实践中共赏科技与创意的繁花。以“激发兴趣、累进培养”为主的清华大学未来学生科技兴趣团队自2010年成立以来,面向未来航空、医疗、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跨学科跨年级自行组队、自主立项开展创新活动,目前已有注册团队25支近900人,在研项目56项,已完成项目240余项。“清华创+”平台逐步构建成了一个由清华大学、地方政府、投资界三方合力打造的创业生态体系。截止目前,已有802支来自清华各院系的学生、校友创业团队注册,累计159支创业团队获得“创+”无偿种子基金支持共计761万元。

机械系2014级本科生付宏及其团队展示项目

第35届“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展激烈对决

20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建设首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清华大学成功入选。建设以来,学校遵循“学生自主双创”和“教师科研双创”一体两翼的实施路径,围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科研成果转化和双创支撑服务三个维度开展,并布局了五项重点工程,总投资6.9亿,搭建双创教育教学及学生活动载体空间面积24860平方米,组织各类双创活动累计近2800场,覆盖130所高校,培训27万双创学生,服务540个双创团队,孵化157个培育企业或项目,技术创新成果转让交易额8350万,形成了全球视野、中国特色、引领示范的高校创新创业模式和制度体系。在2019年全国双创示范基地评估中,清华大学位列120家双创示范基地之首。

关键字:融

“创新创业,基础在于教育,关键在于人才。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就是要打造一个共同平台,凝聚高校和社会各界力量共同研讨和引领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真正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贡献。”2015年6月,由清华大学发起的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成立,邱勇校长如是说。

“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在清华大学成立4

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成立

多年来,清华大学主动承担创新创业教育的社会责任。在学堂在线“中国创业学院”频道上,清华大学现已上线课程74门,开设240门次,选课用户达195万人次;开展网络直播100余场,直播受众达100余万人次。课程内容涵盖了清华大学已有的相关课程资源、针对“大众创业”需求与业界资源整合推出的实用性课程以及从国外引进的课程等,以期让学习者拥有企业家思维、管理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多元能力,接触前沿的产业与新兴领域。公众只要注册成为学堂在线用户,就可以免费享用这些课程资源。

学堂在线“中国创业学院”频道聘任首批35位创业导师 (2)

学堂在线“中国创业学院”频道聘任首批创业导师

“创计划”创客挑战赛则是清华大学于2017年开始举办的面向中学生的创客比赛,旨在让具有优秀创新能力的中学生感受清华大学的创新文化、培养创新精神、展示创新能力,并依托创客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没有紧张激烈的“硝烟”弥漫,每一年“创计划”创客挑战赛现场更像是一场云集智慧的创新嘉年华,每一件作品更成为一粒点燃少年梦想的燧石。

李克强总理五四青年节给清华大学学生创客回信1

创客同学们收到李克强总理的回信,深受鼓舞。

梦想燎原,花火闪耀。2015年五四青年节,李克强总理给清华学生创客回信,勉励他们丰富创客文化、播撒创客种子。总理的殷切嘱托也是清华学生创客团队“青橙创客”不懈奋斗的动力源泉。如今,“青橙创客”的三创研学活动遍布20多个省市学校,包括广西桂林、 甘肃平凉、山东菏泽等西部和贫困地区,让近7万名师生感受创客魅力、沐浴智慧阳光。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开放性,需要敞开胸怀与企业家、投资方、创业者等多方合作,唯其如此,方能营造一个充满活力、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也唯其如此,创新创业才能在中国生长出内生力量,真正形成气候,实现大繁荣。”杨斌表示。

关键字:道

2018年7月,深鉴科技创业团队向母校清华大学捐赠500万美金,约合3400万人民币。这三位捐赠人分别是清华大学电子系1998级、2004级、2011级校友汪玉、单羿、姚颂。如今,汪玉已是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主任、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

这是清华大学学生创业,成功转化实施学校科研成果并回馈学校的典型案例。

2018年8月,首届金砖国家创客大赛决赛在昆明落幕,由清华iCenter选送的汽车工程系“电驱动机械变速器团队”从来自中国、俄罗斯、印度等金砖国家的42支队伍中脱颖而出,以总分冠军的成绩夺得大赛“特等奖”。

陈红旭是“电驱动机械变速器团队”的骨干成员。从2008年来到清华大学读研究生,到2017年回到家乡创业,成立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陈红旭很感谢清华大学双创教育平台对自己创新创业的支持。

2019年10月,在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李京阳带领的清华大学交叉双旋翼复合推力尾桨无人直升机项目以1250分的成绩夺得总冠军。

做中国的“洛克希德·马丁”是李京阳的梦想,清华航院9年的学习时光让李京阳离梦想又近了一步……

当前,清华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溢出效应”正在日益显现。那么,创新创业教育的最佳结果是让人人都成为创业者吗?

“不以创业率论英雄。”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史宗恺表示:“大学培养人才着重于挖掘学生的各类创新、创造意识。基于这类创造潜质的培养,学生毕业之后,他们可以在社会的全领域展开,创业是创新众多出口中的一个。要对创新和创业概念准确把握和理解,我们需要花很长时间去培养学生的潜质,不要指望学生迅速成为那些最好的创业者。20年之后我们再来看成效。”

同样,杨斌将“木鸡态”视为创新者应具备的最佳状态。“其德全矣”的“木鸡”是庄子认为成长的最高阶段在,在杨斌看来,创新者追求的也应是内生价值,享受创新本身,而不是以是否获得市场认可、变成新闻主角、实现财务暴富来衡量创新的成败。“清华的创新之道,反映着清华心有定力、主流担当、追求卓越的内涵。清华的创新创业能否不做成一阵风,极为关键的就是‘木鸡态’,不因大环境、外部政策的风向变化而飘摇,绝不犹应向景,惟求价值自在。”

对于曹德志来说,选择创业,正是享受价值自在、追求价值内生。“人的一生就是一次伟大的创业。你的整个生命都可以被理解为从零开始的创业这个事情本身,有的人可能会遇到很多挑战和挫折,会跌倒,也会再爬起来,我可能就是这样的人。”

和曹德志一样,在清华园,越来越多富有创新梦想的年轻人正在开启点亮青春的浩瀚征程……

编辑:曲田 陈晓艳

审核:吕婷

2021年03月15日 11:39:08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