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应用数学研究中心 - 正文

无标题文档

周培源 生命因科学精彩(一)

北京青年报

李俊兰 2002年08月28日

  历史上的今天

  1902·8·28

  著名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周培源先生在江苏宜兴出生。

  所有关于过去的叙事,旨在讲给未来

  也是桂树飘香、荻花轻飏的江南八月,一个明眸、鼻隆的漂亮男孩,在太湖之滨以“紫砂陶”闻名的小城宜兴,在一个据说是西晋大将周处后裔的乡绅家庭呱呱坠地。那是1902年,大清皇室还住在紫禁城里,母亲渐渐地在他脑后梳起一根细辫。

  也许是男孩整日手脚不闲太顽皮,也许因为男孩父亲早年即中“秀才”,1906年春节刚过,田野上的积雪还在护卫着身下的秧苗,3岁半的男孩便在祖母力主下进了私塾。坐在凳子上两只小胳膊够不到桌面,家里为他专门订制了一只高竹椅,并让9岁的姐姐陪读。此时科举初废,因毗邻宁、沪得风气之先,私塾“开蒙”读物已不是“人之初”,不是“赵钱孙李”,而是商务印书馆的初等小学一年级课本,开篇:“天地日月、山水土木”。

  “天—地—日—月—”,3岁男孩牵着姐姐的衣角,小腿蹒跚地走在水乡田垄上,面前正是长天大地、远山落日,还有八百里太湖的波光云影,男孩晃动着脑后细辫和它们一一相识。他断然不会想到,他3岁时便会抄写、会指认、会大声诵读的“天地日月”,后来竟成了他一生的课业:探索宇宙乾坤、天地日月的终极奥秘。

  1992年的北京,夏风和畅,中苑宾馆喜气盈门地承办了中国科学界的一次历史性盛会——“国际流体力学与理论物理学术讨论会——暨祝贺周培源先生诞辰90周年”。会场上,“老寿星”周培源先生与老友、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吴大猷先生居中而坐,一左一右成“双星拱月”的是杨振宁、李政道先生,贵宾席上专程从美国赶来的一班好友均为“重量级人物”:顾毓琇、任之恭、吴健雄、袁家骝、林家翘、陈省身、张守廉等,而“两弹”元勋王淦昌、钱三强、彭桓武、朱光亚及周光召等则为国内物理学界翘楚,除此还有来自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著名专家学者计三百多人。

  以学术讨论会形式为著名科学家祝寿,是科学界的国际惯例,旨在以学科前沿课题的进展与交流,推动科学发展,从而与各种世俗的庆祝形式区别。

  讨论会的一个意外之喜是:著名物理学家吴大猷先生应周培源先生之邀,在离别46年后重返大陆。吴先生与周先生是西南联大时的同事、好友,其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一职,前有胡适、后有诺奖得主李远哲,可见其学术地位,李政道、黄昆、朱光亚等人均师出其门。“学术祝寿”开启海峡两岸物理学界交流、互访的大门。

  所以有人说,以“出场阵容”论,以一流华人学者的高度集中论,此次“学术祝寿会”空前绝后。

  讨论会于高潮中开始:会前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钓鱼台亲切接见来自世界各地的杰出华人物理学家。

  讨论会又在高潮中落幕:彭桓武、张守廉、黄永念等9人代表周培源先生的九代弟子依次向老师献花祝寿。六十几载光阴,周先生为中国物理学耕耘播种,入室弟子中蔚然大家者比比皆是:王竹溪、张宗燧、彭桓武、林家翘、钱伟长、郭永怀、胡宁、张守廉、何泽慧、王大珩、于光远……

  至于听课受业者则难计其数:杨振宁、钱三强、何祚庥……据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回忆:“西南联大时曾旁听过周先生的‘电磁学’课。”   一位北大老教授曾为周培源先生慨叹:“‘两弹一星’元勋大多是他的学生,有的还是他学生的学生,真该授予他‘人民教育家’称号!”——其实,只要看一看那些学生、弟子的赫赫之名,每一个名字都如同一枚奖章,挂在他的左襟右裳!

  会场上醇酿般的浓烈气氛,此起彼伏的祝福话语,使在场的一位远方客人深为感动,斯坦福大学麦克尔逊(peter Michelson)教授说:“中国是如此地尊敬师长、尊敬科学,这是美国没法比的……”

  杨振宁先生也有感而发,他用英语向周培源先生说道:“obviously,you have touched many people’shearts”。——你的一生明显地触动了很多人的心。

  其实,此情此景也深深地触动着他的心,女儿周如玲注意到“从始至终父亲的眼眶都是湿润的”,他在讲台上春秋几十度,他英语娴熟,他在加州理工学院读取博士学位时法语为第二外语,但此时,好像哪一种语言都令他难以表达内心感受。鲜花簇拥着他,红色贺幛映衬着他的满头华发,有如山在高处,为雪凝雾罩。

2002年08月28日 00:00:00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