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继往开来 开拓进取
深入领会精神 担当起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重任
我校举行各界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座谈会
【新闻中心讯】中国共产党将于11月8日召开十六次代表大会的消息如一缕春风,激荡着我校师生员工的心。11月8日上午8点40分,校领导、师生代表、各民主党派代表约30人陆续来到工字厅东厅,兴奋地交谈着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盛会,分别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内心的喜悦。大家围坐一堂,共同收看了中央台“十六大”开幕式现场直播,聆听了江泽民总书记的报告,每个人激动的心情都溢于言表。大家都共同感到,江泽民总书记的讲话,振奋了大家的精神,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大家深感所肩负的责任重大。
清华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大中教授说,听了江总书记的报告非常受鼓舞。报告高屋建瓴、精辟透彻,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事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其他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报告中关于创新和发展的论述,对于我们教育创新、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推动作用。报告中特别提到继续大力推进科教兴国战略。近年来,教育战线特别是高等教育飞速发展,是历史上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总书记强调了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教育要优先发展,强调教育创新,让我们感到很亲切,同时感到责任重大。去年我校90周年校庆的时候,总书记为我校题词“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体现了党和全国人民对我们的殷切希望。下一步,我们要组织全校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认真学习、领会十六大的精神,全面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进一步创新、改革,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结合我校实际,做好“十五”、“211工程”和“985工程”二期建设的各项规划,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学校发展,努力实现党和全国人民对我们的殷切希望。
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顾秉林教授说,听了报告很振奋,这个报告是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实践的新的发展,是21世纪振兴中华民族的动员令,是一个行动指南。这13年里全国各方面发展形势都非常好。我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1989年,我校在校博士生的数量是651人,现在已经达到3700多人。博士生导师的数量也从120多位增加到700多位。这些数字变化体现了我校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发展。清华是这样,整个教育也是这样。我们也切实感受到这13年的深刻变化,尤其是近5年里国家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江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教育具有先导性和全局性,并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要求,就是要创新,总书记多次提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源泉,最近江总书记在北师大100周年校庆的讲话里提出了教育创新。创新确实在学校教育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例如我们学校今年有博士生分别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了文章,这和研究工作中的创新是分不开的。我们学校取得的成绩,都是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取得的。我们要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联系起来,深化教育改革,不断创新,把学校建设好。
信息技术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李衍达教授说,近13年来我国在面临严峻的国际环境、众多的国内矛盾的情况下,党领导全国人民不断实践、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思想,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把发展作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报告中提出了新型工业化的道路,要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对此,我们信息学科的工作者感到非常亲切,也深感责任重大。报告中把教育提高到先导性、全局性的高度,使我们的教育科研工作处在重大的发展机遇当中,我们要进行教育改革、教育创新,把握机会,迎接挑战。
党委副书记杨振斌说,我们要组织同学认真学习江总书记的报告,深刻领会十六大的精神,并且引导广大同学献身祖国发展的伟大事业当中。高校最主要的任务是培养人才,培养他们具备为祖国献身的基本知识、素质和觉悟,引导他们向优秀的校友学习,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和民族的命运和发展结合起来,实现人生的价值。
水利系教授、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副主委周建军说,江总书记的讲话对前面13年和党的十五大以来5年的发展做了非常精辟的总结,对今后的发展描绘得非常清楚。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中国发展的火车头、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作为民主党派,我们应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配合中国共产党把中国的事情办好。他说,江总书记在报告中描绘的蓝图非常令人振奋。中华民族的复兴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事业,我们学校在学生的教育和培养中要让他们看到在今后的复兴大业中他们能够发挥的作用,推动他们在民族复兴的大舞台上做出更多的贡献。“三个代表”中间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在坚持创新的同时,学校的科学研究也要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在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上多做贡献。
工程物理系教授康克军说,听了报告感到很振奋,党中央为我们国家未来20年、50年的发展制定了宏伟而具体的目标,指明了方向,让我们觉得心里很踏实,信心很足。同时我也深感责任重大。我们要站在民族复兴的高度来认识自己的工作。这些年我深刻地感受到我们国家的发展变化。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一点我体会很深。“同方威视”大型集装箱检测系统取得的每一步成功,无论是思想创新还是技术创新,都体现了这一思想。现在,我们已经签订了29套设备的出口合同,设备的核心技术是我们的自主知识产权。驻外使节说,现在我们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宣传的时候底气就比过去足多了。国外的同学、朋友也说很羡慕我,能够投身一项很有意义的事业。
生物系教授、“973”项目首席科学家饶子和说,我是一名新党员,今年7月1日刚刚转正,听了报告后信心十足,很兴奋。我从国外回来正赶上国家发展的好时候,国家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江总书记对过去13年的总结充分说明我们的党是英明的、伟大的、正确的。我们国家要建设成为一个一流的国家,我们的学校要建设成为一流大学,一流国家和一流大学是相辅相成的。作为清华大学的一名教师就应该象江总书记所说的那样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为发展。在工作过程中,一方面感觉压力大,另一方面也感到一种精神支持,我所在的实验室在国家、学校的支持下,在老师、学生的努力下,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进入了一个非常令人兴奋的阶段。我们实验室2002年已经发表了34篇SCI论文,论文质量明显提高。听了报告,我对国家将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也愿意为我校的一流大学建设贡献我全部的力量。
精仪系教授、民盟北京市委委员巩马理说,江总书记的报告为我们描绘了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蓝图。我们现在处在不全面的、低水平的小康社会,要提高小康水平,需要我们贯彻“三个代表”思想,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中来体现。报告中提到我们国家的发展要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基础产业为支撑,我们精仪系正好既有高新技术,又有基础学科,所以感到大有可为。我们要大胆创新、踏实做事,争取新的成绩。
清华大学研究生会主席马扬飚说,听了江总书记的报告,感到语重心长,重任在肩。民族复兴大业是党和国家今后的重要任务,也是我们成才的指针。作为一名在读博士生,我们要努力学习和钻研,做出高水平的课题,完成高水平的论文。毕业以后应当义无返顾地投身于伟大祖国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清华大学“红色网站”站长、汽车系本科生曾帆说,听了江总书记的报告最深刻的感受是要与时俱进,我们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探索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新途径。红色网站推出了十六大专栏,前一阶段主要是系统回顾13年来我党取得的伟大成就,从今天开始每天及时报道十六大重要报告和进展情况以及同学们的讨论。我们要让红旗高高飘扬在Internet的阵地上。
党委副书记张再兴在总结时说,江总书记的报告和大会的召开,实际上把全党、全国整个事业带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报告中对十三年来我党所走过的历程和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做了总结,提出了复兴民族的发展蓝图和前景。13年来,清华与国家的改革开放是同行的,国家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清华取得了历史性的大发展。在今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当中,我们也应该像总书记报告中讲的“有一些领域率先实现现代化”,清华要率先实现世界一流。万众一心、奋发图强的号召对我们清华大学来说非常现实,非常重要。清华大学的党的工作,也要像总书记报告中讲的那样,党的基层工作要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清华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在新的一届中央领导班子的领导下,通过我们一流大学的建设为我们振兴中华的目标贡献我们的力量。
精仪系教授沈乐年、人文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阎学通、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薛澜、美术学院《装饰》杂志主编张夫也、建筑学院教授王丽方、学生代表史敏杰、王战国、黄尊等也在会上发了言。 (记者 冬梅编辑 聿才)